1232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文献梳理(2020.02.18)

2020-02-21

  本文检索并整理了世卫组织公布新冠病毒全球研究的九大重点:新冠病毒的自然史、传播模式和诊断方法;识别动物宿主;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特征和管理;疫情防控;候选疗法的研发;候选疫苗的研发;伦理评估;应对疫情相关的社会科学层面诸多问题的潜在驱动因素九个领域的新文献,共梳理出7篇文献,供参考。详情如下: 

  

  一、新冠病毒的自然史、传播模式和诊断方法 

  1. 2020212日《Clinical InfectiousDiseases》唾液样本可作为2019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有前景的无创样本 

  机构或团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香港玛丽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香港玛格丽特医院、香港伊丽莎白医院 

  事件概要: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等在Clinical InfectiousDiseases杂志上发表论文“Consistent detection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saliva”,介绍了从唾液样本中进行2019新型冠状病毒检测。 

  在病毒的检测方面,传统的鼻咽或口咽拭子不宜用于病毒载量的连续监测。而痰液作为无创下呼吸道标本,也并非所有患者均能产生痰液用于诊断评估。 

  唾液样本作为无创样本具有容易提供、能有效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等优势。鉴于唾液标本的优势,该团队经过测试,已在91.7%11/12)的患者自取唾液中检测到2019新型冠状病毒,连续多次的唾液病毒载量检测也呈下降趋势,并通过病毒培养可检测到来源于唾液中的活病毒。综上,唾液可作为有前景的无创样本用于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监测和控制。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cid/advance-article/doi/10.1093/cid/ciaa149/5734265 

  2. 2020212medRxiv预印版:2019-nCo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病毒脱落监测 

  机构或团队: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事件概要: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的研究人员在medRxiv预印版平台发表论文“Evaluating the accuracy of different respiratory specimens in the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the viral shedding of 2019-nCoV infections”,旨在阐明不同呼吸道标本的诊断准确性对于控制2019-nCoV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NCP)的重要性。 

  该研究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NCP患者中收集包括鼻拭子、咽拭子、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在内的呼吸道样本,并使用CFDA认可的检测试剂盒检测病毒RNA。结合样品收集日期和临床信息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除BALF外,在发病后的前14天(d.a.o,发病后天数),重度和轻度病例的痰阳性率最高(74.4~88.9%),其次是鼻拭子(53.6~73.3%)。对于收集的≥15 d.a.o的样品中,痰和鼻拭子的阳性率仍然很高,在42.9~61.1%之间。收集到的≥8 d.a.o的咽拭子阳性率不高,尤其是在轻度病例中。在重症患者的所有下呼吸道中都可以检测到病毒RNA,而在轻度病例中则没有。020713号病例的CT扫描显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伴有磨玻璃样阴影,而在前3例或全部上呼吸道样本中未检测到病毒RNA。研究结果表明,痰对于NCP的实验室诊断最准确,其次是鼻拭子。BLAF中病毒RNA的检测对于重症病毒的诊断和监测是必要的。CT扫描可作为诊断NCP的重要补充。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1.20021493v1 

    

  二、识别动物宿主 

  1. 2020213bioRxiv:新型冠状病毒的重组证据暗示其宿主可能是穿山甲 

  机构或团队:美国贝勒医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 

  事件概要: 

  美国贝勒医学院等于2020213日在bioRxiv上发表题为“Evidence of recombination in coronaviruses implicating pangolin origins of nCoV-2019”的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分析显示其与2013年从蝙蝠中分离的冠状病毒(RaTG13)有96%的相似性,但两个基因组的受体结合motifRBM)具有较低的序列相似性。研究人员指出这种差异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中的RBM编码序列可能是另一种来源。研究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以及从穿山甲病毒宏基因组数据重建的冠状病毒基因组之间的RBM发现了高度相似序列,这表明nCoV-2019的起源可能更加复杂。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7.939207v1 

  2. 2020211WHO报告称新冠病毒与菊头蝠冠状病毒有关联 

  机构或团队:世界卫生组织 

  事件概要: 

  2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一份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情况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2019-nCoV和在蝙蝠中传播的冠状病毒(CoV)之间存在联系。更具体地说,是与在蝙蝠亚种菊头蝠(Phinolophus bat)中传播的冠状病毒有关。这些亚种在中国南方以及亚洲、中东、非洲和欧洲广泛存在。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的蝙蝠中已经鉴定出500多种CoV。要指出的是,在居住在洞穴中接近蝙蝠自然栖息地的农村人口中进行的血清学研究表明,其蝙蝠冠状病毒的血清阳性率为2.9%,这表明人类接触蝙蝠冠状病毒的情况很常见。 

  报告指出,2019-nCoV疫情开始时向人类传播的途径仍不清楚。蝙蝠在中国市场上很少见,但会被猎杀并直接卖给餐馆以供食用。目前最可能的说法是中间宿主动物在传播中起了作用。 

  原文链接: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situation-reports/ 

  3. 202024bioRxiv预印版:加拿大团队基于机器学习的基因组分析,表明2019-nCoV与蝙蝠冠状病毒之间的联系 

  机构或团队: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滑铁卢大学 

  事件概要: 

  截至202023日,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已传播至27个国家,死亡362人,确诊病例超过17000例。很多研究将2019-nCoV与之前的SARS冠状病毒相比。200211月至20037月,全球确诊SARS病例8098例,死亡率为9.6%,死亡774例。仅中国大陆就有349人死亡,5327人确诊。尽管截至23日,此次2019-nCoV疫情的死亡率为2.2%,但仅仅几周内(2019128日至202023日)确诊17000例病例令人震惊。考虑到相对较长的潜伏期,病例报告可能仍不准确。此次疫情暴发需要对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快速阐明和分析,以便及时制定治疗计划。 

  文章中使用ML DSPMLDSP-GUI2019-nCoV进行分类,是一种使用机器学习(ML)和数字信号处理(DSP)进行基因组分析的无比对方法。利用二维数字表示(混沌博弈表示)将基因组序列映射到各自的基因组信号(离散数字序列)中。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对基因组信号进行幅度谱计算。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计算对距离矩阵。从距离矩阵构造特征向量,作为有监督机器学习算法的输入。采用10倍交叉检验法计算平均分类准确率得分。利用训练的分类器模型预测了292019-nCoV序列标签。该分类策略使用了5000多个基因组数据,并在领域到物种分类层次上测试了关联性。文中使用MLDSP-GUI进行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无比对分析结果中,证实了之前蝙蝠起源的假设,并将2019-nCoV归类为Betacoronavirus内的Sarbecovirus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原文链接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3.932350v1 

    

  三、流行病学研究 

  1. 2020212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机构或团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 

  中文摘要: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暴发流行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对截至2020211日中国内地报告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方法:选取截至2020211日中国内地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上报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分析包括:①患者特征;②病死率;③年龄分布和性别比例;④疾病传播的时空特点;⑤所有病例、湖北省以外病例和医务人员病例的流行病学曲线。 

  结果:中国内地共报告72 314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44 672例(61.8%),疑似病例16 186例(22.4%),临床诊断病例10 567例(14.6%),无症状感染者889例(1.2%)。在确诊病例中,大多数年龄在3079岁(86.6%),湖北省(74.7%),轻/中症病例为主(80.9%)。确诊病例中,死亡1 023例,粗病死率为2.3%。个案调查结果提示,疫情在201912月从湖北向外传播,截至2020211日,全国全部31个省的1 386个县区受到了影响。流行曲线显示在12326日达到峰值,并且观察到发病数下降趋势。截至211日,共有1 716名医务工作者感染,其中5人死亡,粗病死率为0.3%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流行迅速,从首次报告病例日后30 天蔓延至31个省(区/市),疫情在12426日达到首个流行峰,21日出现单日发病异常高值,而后逐渐下降。随着人们返回工作岗位,需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 

  2. 202021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 

  机构或团队: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 

  摘要: 

  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在文献回顾和专家研讨基础上,形成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病毒最初的来源为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穿山甲为潜在的动物宿主。目前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隐性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平均潜伏期5.2 d,流行初期基本再生数(R0)为2.2。患者多数表现为普通型和轻型。病死率为2.38%,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男性病死率较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要点包括完善疫情信息监测、隔离诊治传染源、加快疑似病例诊断、规范密切接触者管理、重视聚集性疫情防控和院内感染防控、关注返程人员的疫情防控和加强社区防控。 

  原文链接: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81136.htm 

    

  四、临床特征和管理 

  1. 2020217medRxiv:昆明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分析2019-nCoV肺炎的临床特征 

  机构或团队:昆明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事件概要: 

  昆明理工大学等于2020217日在medRxiv上发表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Infected Coronavirus PneumoniaA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的文章,总结和分析了2019-nCoV肺炎的临床特征。 

  研究人员系统检索了截至202028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GreyNet InternationalCochrane数据库的2019-nCoV相关文献。研究人员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评估质量,并通过Egger检验分析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在单臂meta分析中,研究人员使用修正效应模型获得汇总的发生率。研究人员根据地理区域和研究规模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该研究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35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2.4岁,其中221例(62.1%)为男性。汇总的症状发生率如下:咽痛(12.2%,95CI0.087-0.167)、腹泻(9.2%,95CI0.062-0.133)和头痛(8.9%,95CI0.063-0.125)。同时,发现5.7%(95CI0.027-0.114)经过RT-PCR确诊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就CT影像学检查而言,大多数患者表现出双侧肺斑驳或毛玻璃样混浊,有8.6%的患者(95CI0.048-0.148)出现铺路石征,而11.5%的患者(95CI0.064- 0.197)无明显CT影像表现。合并死亡率为8.9%(95CI0.062-0.126)。研究人员指出,这是首个进一步阐明2019-nCoV肺炎临床特征的循证医学研究,这有利于下一步的预防和治疗。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4.20021535v1 

    

  五、疫情防控 

   

    

  六、候选疗法的研发 

  1. 2020216日《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等发文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选择之一 

  机构或团队: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教育部和卫健委心血管和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事件概要: 

  《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16日以优先出版方式在线发表了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等的论文《RAS抑制剂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选择之一》。 

  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 2019COVID-19)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已有报道,COVID-19SARS-CoV具有79.5%的同源性,其受体都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感染产生重症肺炎,传染性强,病死率高。除了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进入临床实验,目前针对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尚无确切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如何缓解重症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病重率及病死率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重要组成部分,RAS系统中ACE/Ang II/AT1R通路与ACE2/Ang (1-7)/Mas受体通路失衡将导致多系统炎症。ACEAng II升高是重症肺炎的不良预后因素。之前已有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应用RAS抑制剂可以有效缓解急性重症肺炎症状,缓解呼吸衰竭。新型冠状病毒与ACE2的结合导致ACE2耗竭,ACE2/Ang (1-7)/Mas受体通路受到抑制,RAS系统失衡,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死率升高。因此,在控制血压的情况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应用ACEIAT1R抑制剂,有可能减轻患者肺部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病死率。 

  原文链接: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81342.htm 

  2. 2020213PNAS:预防和治疗性雷姆昔韦在MERS-CoV感染的恒河猴模型中的治疗,可以考虑将其用于最近的2019-nCoV 

  机构或团队: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事件概要: 

  PNAS213日出版了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发表的论文“Prophylactic and therapeutic remdesivir (GS-5734) treatment in the rhesus macaque model of MERS-CoV infection”。 

  该项研究在MERS-CoV感染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恒河猴中测试了预防和治疗性瑞姆昔韦治疗的功效。在接种前24小时开始实施瑞姆昔韦预防性治疗完全阻止了MERS-CoV引起的临床疾病,强烈抑制了MERS-CoV在呼吸道组织中的复制,并防止了肺部病变的形成。接种后12小时开始实施雷姆昔韦治疗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临床益处,包括临床症状减少,肺部病毒复制减少以及肺部病变的出现和严重程度降低。此处提供的数据支持在MERS临床试验中测试雷姆昔韦治疗的疗效。也可以考虑将其用于更广泛的冠状病毒,包括当前新兴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原文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2/12/1922083117 

  3. 2020213bioRxiv预印版:替考拉宁可强力阻断2019-nCoV的细胞侵入  

  机构或团队:中山大学,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市儿科研究所等 

  事件概要: 

  中山大学机构的科研人员在bioRxiv预印版平台发表论文“Teicoplanin potently blocks the cell entry of 2019-nCoV”,认为替考拉宁的潜在抗病毒活性可用于治疗2019-nCoV病毒感染。 

  文章提到,自201912月以来,一种名为2019-nCoV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极大地威胁了中国的公共卫生,并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目前尚无针对这种感染的具体治疗方法。科研人员之前曾报道过,替考拉宁是一种糖肽抗生素,通常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低毒细菌感染,它通过特异性抑制组织蛋白酶L的活性来抑制埃博拉病毒、SARS-CoVMERS-CoV对细胞的侵袭。该文中,科研人员测试了替考拉宁对2019-nCoV病毒感染的功效,发现替考拉宁有效地阻止了携带2019-nCoV-Spike基因的假病毒(2019-nCoV-Spike-pseudoviruses)进入细胞质,IC501.66μM。尽管对体外和体内野生型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尚待确定,但科研人员的初步结果表明替考拉宁的潜在抗病毒活性可用于治疗2019-nCoV病毒感染。 

  原文链接: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5.935387v1.full.pdf 

  4. 2020213Nature最新报道:80多项临床试验测试抗新冠病毒疗法 

  机构或团队:伊斯坦布尔 Gelisim大学 

  事件概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还在继续,但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截止到今天凌晨,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79例,连续第14日呈下降态势。 

  与此同时,各种针对COVID-19的研究与临床试验,在世界范围内正紧张的进行着。 

  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公开的数据中,新药也与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疗法列在了一起,而且每天这一数字都在增加。目前还没有已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医生也急于救助COVID-19患者,但科学家们警告说,只有仔细进行试验才能确定哪些疗法有效。 

  世界卫生组织(WHO)首席科学家Soumya Swaminathan表示,他们的团队一直在评估中国的许多临床试验,并起草了一项可以由世界各地的临床医生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方案计划。如果中国的试验(每项试验参与者多达600人)在设计时没有严格的研究参数标准,如对照组、随机分组和临床结果的衡量标准,那这些努力将是徒劳的。因此,WHO从一开始就与中国科学家一道制定标准。例如,无论接受何种治疗,个体的恢复或衰退阶段应该以相同的方式来衡量。Swaminathan解释说:“我们希望将标准化带入到整个过程中。” 

  WHO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得很灵活,允许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随时间汇总其成果,并将比较有科学证据支持的两种或三种疗法,包括一种艾滋病药物组合lopinavirritonavir(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和一种实验性抗病毒药物Remdesivir(瑞德昔韦)。 

  Swaminathan说:“让临床试验顺利进行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因为如果我们能获得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无效的信息,我们就能马上让患者受益。” 

  目前,中国已经开始对被纳入WHO总体规划的药物进行试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是中国生物医学研究的数据库,它将这些调查列入其他数十项关于现有疗法、实验程序和传统药物的对照试验。这些治疗方法有不同数量的证据支持其有效性。 

  两种艾滋病药物可以阻断病毒复制所需的酶。在动物研究中,该药物降低了导致SARSMERS冠状病毒的水平。瑞德昔韦是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生产的一种核苷酸类似物,它在抗动物冠状病毒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今年1月,研究人员报告说,美国一位患者在接受了瑞德昔韦治疗后,从COVID-19感染中得到恢复。在2月的第一周,中国启动了两项瑞德昔韦安慰剂对照试验,该试验包括760COVID-19患者。上海复旦大学的病毒学家蒋世波表示,这些研究应该在4月底之前完成,而瑞德昔韦可能最早会在5月得到中国政府部门的批准。但到那个时候,疫情可能已经过去了。 

  昨天中国科技部表示,可以明确磷酸氯喹治疗COVID-19有疗效,并已启动了几项磷酸氯喹的试验。磷酸氯喹是一个上市多年的老药,用于广泛人群治疗的安全性是可控的。它可以在细胞培养中杀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还有研究人员也正在研究类固醇是否能减轻严重的COVID-19患者的炎症,还是会造成伤害。 

  法国国家卫生局INSERM的流行病学家Yazdan Yazdanpanah说:“很期待看到这些试验结果,如果疫情继续蔓延,全世界的临床研究人员都将需要这些信息。” 

  另一项300人的对照试验研究将测试来自COVID-19治愈者的血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种基于个体不断积累的抗病毒抗体的策略证明了可以迅速帮助刚感染的人抗击病毒,也已经在治疗其他病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两项干细胞试验也在已在册。在其中一项研究中,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将向28名患者注入经血干细胞,并与那些未接受经血干细胞的人进行比较。到目前为止,很少有证据表明干细胞可以清除冠状病毒感染。Swaminathan表示,WHO无法控制研究人员的工作,但她说,WHO2016年巴西疫情爆发期间发布了关于开展试验的伦理指导,而且很快就会针对这次疫情发布一份更容易理解的简短报告。 

  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列出的15项试验中,预计总共将有2000多人参加各种中药的研究。其中最大的一项试验是评估“双黄连”,这是一种含有连翘提取物的中草药,据称其用于治疗感染已有2000多年历史。该试验有400名参与者,包括一组给予标准护理但没有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 

  WHO正在与中国科学家合作,将所有研究的设计标准化,包括那些关于中国传统药物的研究。这些努力源于去年的一项有争议的举措——WHO在疾病纲要中认可了中药。批评人士认为,WHO的认可就相当于背书,但Swaminathan不同意这种看法。她表示WHO的这一举措有助于该组织编纂医学术语,以便可以像药物测试一样严格地评估草药疗法。她说:“我们希望用科学的方法来检验传统医学。” 

  在这些试验开始的同时,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可以对抗多种冠状病毒的新药,包括那些尚未浮出水面的。SARSMERSCOVID-19病毒表面的穗状蛋白是一个有前景的靶点。蒋教授和其他研究团队已经发现了能与刺突结合的化合物和抗体,这种化合物和抗体可以防止冠状病毒入侵人类细胞。但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微生物学家Emily Erbelding警告说,此类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这些化合物还需要开发成药物并在动物身中进行测试。为了推动COVID-19的研究,NIH2月初宣布了“紧急奖励”拨款。 

  蒋教授说:“由于治疗的可能性有很多,但时间有限,随着试验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应该提供关于哪些研究应该继续哪些应该放弃的建议。”他希望在疫情结束后能继续研究更好、更广泛的治疗方法。他补充道:“我担心这将和非典的情况一样,最后会无疾而终。”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444-3 

    

  七、候选疫苗的研发  

   

    

  八、伦理评估 

   

    

  九、应对疫情相关的社会科学层面诸多问题的潜在驱动因素 

  1. 2020212Lancet Respir Med:淡化媒体炒作、重塑希望 

  机构或团队:意大利罗马国家传染病研究所、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等 

  主要内容: 

  观点 

  疫情迅速发展发展,病例检测率不断提高,信息多样性日益增加,使得媒体越来越难以同化和利用社交媒体上的实时信息做出有意义的解释。全球公共卫生当局接收和发布的信息量超过了现有整理、分析和与他数据交叉引用、验证的能力。 无法验证信息会加剧猜测,进而引发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全球媒体对2019-nCoV的反应仍然并不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疫情的不断发展,结果使公众对风险的看法被夸大。 围绕病毒的许多未知因素也可能会导致媒体进一步炒作和公众反应异常。 

  尽管数百名患者仍接受重症监护,总体死亡率仍保持在2%。 因此,现在需要减少有关2019-nCoV的过度炒作、降低新信息的轰动效应,尤其是在试图吸引公众注意的社交媒体上。同时,需要更多的深入调查,以了解相关内容在不同平台上如何转接。 

  建议 

  在报道中将2019-nCoV与其他具有流行潜力的呼吸道传染病进行对比; 

  重点介绍疫苗开发工作以及为防止感染扩散而采取的教育和公共卫生措施; 

  与有关当局进行对话,通过有效的友好伙伴关系保护全球卫生安全。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3260020300709?via%3Dihub 

    

    

  (资料来源:中国科讯、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中国生物技术网、春风实验室) 

相关新闻:

文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