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地震灾区预防甲肝小常识

2014-08-13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多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方式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任何年龄均可患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临床症状有疲乏,食欲减退,呕吐、恶心、腹痛、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如眼睛巩膜、皮肤和尿发黄等。急性甲肝的潜伏期通常为1449天(平均30天)。

地震发生后,由于灾区供水管网或水源地被破坏,饮用水卫生得不到保证,以及居民集中安置后过度拥挤、集中就餐、环境卫生差等因素,甲肝发病和流行风险增高。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甲肝流行,居民应注意:

1)饮用水要经过消毒处理,不喝未经煮沸的水;食物要加热煮熟后食用,不吃生冷食品;同时提倡注意个人卫生,比如经常洗手。

2)搞好环境卫生,适当处理污水;生活垃圾和粪便要及时清理,并做好无害化处理,避免蚊蝇孳生。

3)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未患过甲肝或未接种过甲肝疫苗者,应及时接种甲肝疫苗。

4)腹痛腹泻病例往往预示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一旦出现或发现腹痛腹泻症状者,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及时就诊、隔离治疗,病人的呕吐物和粪便要用漂白粉消毒处理。

相关文档:

文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