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日常生活与中毒

2014-05-30

我们日常接触的物质中包括化学物、动物、植物、真菌等,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有些是我们的朋友,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有些却是我们的敌人,可能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物也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它们有些是天然的,有些是人工合成的,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与进步的环境中,同时也生活在一个“化学”的世界里。当今世界是一个无处不存在化学物质的世界,不仅为人类创造化学物质财富开辟了广阔无垠的前景,也为化学物贴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毒物对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识别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常见的毒物已经成为需要普及的生活常识,中毒并不是不能预防的,远离毒物就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有时所遇到的问题都不大,但常使全家挂心。因此,如果不慎发生中毒也不要惊慌,利用所学到的中毒防治知识来正确应急,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毒物对健康的危害。公众常有“早一点知道一些预防知识,大问题完全可在发生之前化解”的感叹。确实如此,科普科普,就是要将科学知识普及到各个阶层的大众。 

  科普读物不仅要求有严格的科学性,而且必须有趣味、通俗易懂,将一个普通的道理说透,让内行看了认为有门道,外行看了认为有味道。深入浅出,我们将向这个方向努力。 

  值得提出来的是,现在关于毒性知识的科普读物很多,细加翻检不难发现,有的互相矛盾,有的有明显误导,因为介绍防止毒物知识时,专业工作者总想强调自身从事的业务的重要性,或者想给读者一个强烈的印象,不知不觉的就将事情讲过了头。古训道:“过犹不及”,过头和说不到位都会误导读者。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对所有相关资料,都要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功夫。不仅专业的毒性资料要出之有据,所讲的实例,也必有案可考。对有些一度曾成为热点众说纷纭的“问题”,则给予实事求是的说明。以食品为例:对食物可能发生的危害作介绍时,选题力求贴近公众的日常生活,看似细小,实很重要。对这些天天可能遇到的“细事”,我们尽量提供科学解释,但不推荐不成熟的“科研成果”。 

相关文档:

文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