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疾控中心5位专家入选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19-04-19

  近日,国务院批准了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中国疾控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王大燕、王华庆、张永振、周脉耕和赵文华等5位专家获此荣誉。 

  我中心此次入选的5位专家长期工作在疾控科研工作一线,他们紧紧围绕中心疾病防控、卫生应急、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四位一体核心职能,为查明疾病原因和控制疫情发挥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在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维护国家公共安全、推动公共卫生科学发展、培养预防医学人才等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对他们求真务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的充分肯定。迄今,我中心已有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呈现出人才高端、专家密集和学术权威的特点。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务院对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奖励制度,每两年选拔一次,勉励各位专家学者继续奋进,在专业领域更进一层。这一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人才工作的重视,对于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大燕研究员 

  王大燕,女,病毒病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荣获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主要从事全国流感病毒监测工作以及流感病毒变异规律、新型检测技术和耐药机制研究。作为主要技术骨干首次发现新型H5N6H10N8等多种动物流感病毒所导致的新发传染病;首次提出“基因调频”机制解释禽流感病毒的跨种属传播过程,阐明了H7N9H5N6禽流感病毒的重配过程和进化规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国际合作等多项课题。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Lancet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2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次,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次,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次。 

 

  王华庆主任医师 

  王华庆,男,免疫中心主任医师,免疫规划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王华庆同志首次将循证医学方法用于免疫规划策略的制定,创建了我国疫苗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牵头组织建立全国疫苗疑似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并获得WHO认证,保障了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疫苗接种方案、指南、等的撰写;创建了覆盖到乡的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主持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其它奖2项。在国内外杂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组织完成UNICEFJICA、中澳、WHO等国际合作项目20余个;积极参与、指导重大疫情处置和地震灾后应对,在灾后卫生防疫及群体性接种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张永振研究员 

  张永振,男,传染病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带领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成果和业绩有:建立了独有病毒筛查体系,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近2000种全新病毒(包括新的病毒目与科,如楚病毒、秦病毒等),是世界上发现全新病毒最多的实验室。新发现的多种病毒都极大的填补了病毒学上的知识空白,如新发现的荆门病毒是世界上首个被发现的能将基因组分节段与不分节段两类病毒建立起遗传进化关联的病毒,破解了病毒基因组分节段与不分节段的进化之谜;新发现的楚病毒目是首个被发现的基因组呈环状的RNA病毒;首次证明了蝙蝠是汉坦病毒(引起人出血热)的宿主;首次发现了能引起人呼吸道疾病的温州病毒(新沙粒病毒);首次证明了沃尔巴克体能感染人、GOUV病毒能引起人肾综合征出血热等。其研究结果先后在NatureCelleLife、等著名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周脉耕研究员 

  周脉耕,男,慢病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荣获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主要从事慢性病研究工作,牵头负责了2030年中国主要卫生问题及疾病负担预测研究,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的制定和如何实现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还负责中国分省疾病负担研究,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期望寿命、死因模式、疾病负担及其归因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各省的期望寿命和死因模式特点创新性提出中国分为五大健康分区的理论。首次系统的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大气污染浓度与人群死亡之间的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研究成果发表在LancetBMJ等国际知名期刊上,获得业界的高度评价。针对传统落后的慢病防控模式,组建中国疾病负担研究合作中心和中国慢性病大数据应用发展联盟,提出了“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数据驱动、科学防控”的慢病防控新理念。 

 

  赵文华研究员 

  赵文华,女,营养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文华同志在公共卫生一线工作35年,是我国营养与慢性病学科带头人。在营养流行病学及膳食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方面独有建树:建立了“中国食物频率法”,填补我国营养流行病学膳食调查方法的空白;组织完成了“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研究”,为我国参加多项国际慢性病高级别会议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提供了重要支撑;还为预防肥胖做出突出贡献,开拓了我国肥胖经济负担研究的先河并得到国际认可;为国家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控政策决策做出贡献,并积极开展和推动与国际及香港的交流与合作。共主持科技部等40余项国内外科研项目;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专著及合著8部;获5项部级科技奖。 

                                                          (中心人资处 郭利娜、郭岩) 

相关新闻:

文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