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五、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保证科学有序开展疾控工作

2012-02-07

  (一)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科学民主决策

  中国疾控中心成立后,立足于规范化的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增强决策能力、提升运行效率和改进管理方式的重要手段,并采取多种形式大力保障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十年来,中心制定、修改、完善了包括人事、财务、科研、党务等16大类210余项规章制度,增强了集体领导意识和决策能力,规范了各项日常工作,优化执行程序,降低行政成本。在管理手段上,中心大力推进了日常办公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了协同办公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多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规范了办公秩序。

  中心大力健全和完善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讨论,集体决策,制定了各种工作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党委关于重大事项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的实施意见(试行)》,做到“三重一大”事项都要在党委常委会或主任办公会等集体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决定,日常事务由分管领导决定,事后通报。在推动民主管理和参政议政方面,中心认真执行党的关于民主党派工作方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人士对中心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积极为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

  (二)完善经费管理,加强监管力度

  随着中国疾控中心职能的转变,在经费申请、使用和管理机制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疾控业务经费投入的增加,经费来源的拓展,极大地推动了疾控事业的发展,但也对中心经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年来,中心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涉及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物资采购、审计规范等,加强了日常工作的程序控制,建立了督导检查内部审计机制,促进财务管理常规化、制度化,实现了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格局。

  为做好经费预算管理,中心制定了预算执行制度和管理规定,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对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各类项目工作逐月进行考核、通报,现在中心各级已经从预算编制工作开始,树立起科学预算观念,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中心的预算执行率逐年提高,2011年达到96%以上。

  为了加强物资采购和经费使用的监管,中心加强了采购管理,依照《政府采购法》、《卫生部政府采购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法规,结合中心采购工作实际情况,编制了《中国疾控中心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外及限额标准以下采购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中心的采购工作;加强了内部审计工作,在卫生部系统率先实行了基建工程过程跟踪审计和经济合同签订前的审计工作,并对国际项目资金、疾控专项资金等经费开展了事前、事中审计,在直属单位系统内开展内部审计负责人委派试点工作,促进各直属单位完善内部管理制约机制。

  通过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规范了全国疾控机构的财务管理,标准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网络为基础的财务专报系统、内部审计方案等得以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建设兵团的近3000个项目单位实施,为项目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心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为主线,通过开展反商业贿赂、清理整顿“小金库”等活动,加强监管、履行职能、夯实基础、构筑思想防线。

  正是这些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近乎苛刻监管机制,使中心在各级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检查、审计中均得以顺利通过,保障了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得到了广泛认可。

  (三)大力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20044月,病毒病所实验室发生“非典”感染事件,暴露了中心实验室安全管理薄弱,安全意识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事件发生后,中心立即部署并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自查和整改工作,并以此为戒,努力将实验室安全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当年,中心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进行技术咨询与指导。随后,中心成立了实验室管理处,以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管理。

  2005年起,在国内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强化内部建设,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实验室监督检查队伍,形成了定期检查和飞行检查的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专项培训,累计各类培训5000余人次;为了便于对工作人员随时进行培训和考核,组织编写了《实验室生物安全DVD教材》;创办年度实验室安全周活动;开展多项国家级实验室生物安全重大研究课题;组织专家收集国际上有记载的实验室感染案例,整理、分析并编辑出版了国内外首部《实验室感染事件案例集》;为解决各地BSL-3实验室认可申报的困难,编写出版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指南》;为指导开展实验室活动,编辑出版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材料安全数据单》等多部实验室安全培训教材及书籍;中心BSL-3实验室在疾控系统内率先通过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

  2006年开始,针对我国感染性物质航空运输管理工作中存在相关配套措施不到位,工作不能落实开展的不利局面和空白,中心迅速展开调研,主动与国家民航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航空公司等相关主管部门对接工作,反复沟通协调,逐步明确了感染性物质运输包装标准,解决了全国疾控系统乃至卫生系统内无人具有感染性物质航空运输托运人资质而无法运输难题,不断扩大具有运输感染性物质资质的航空公司和机场的数量,目前已实现全国绝大多数机场和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的网络覆盖。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在中心积极推动下,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开始,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了从感染性材料包装标准、到跨地区运输审批、航空交运等全国运检感染性标本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运输管理体系和机制,保障了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发生时从各地现场采集、输送、检测各工作环节的无缝对接和传输。在近年应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事件过程中,中心与民航部门建立了“特殊运输通道”,形成了24小时连续工作制,无论何时,始终保持着及时审批、快速转运的工作状态,时常是通宵达旦,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处置和重点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中心内部已建立了六级管理架构,实验室安全工作由原来的分散、薄弱管理发展为集中、科学管理,探索并建立了适合疾控机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实验室安全意识已深入人心,工作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初步形成了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2011年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成,标志着中心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为卫生部技术支持和有关专家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积极推动全国BSL-3实验室建设,带动全国疾控机构,甚至卫生行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

  (四)依托昌平园区条件,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和模式

  机构的正常运转和疾控业务的开展离不开高效有力的后勤保障。中心突破原有的管理体制,逐步进行了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妥善解决了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并以昌平园区的建设为依托,科学规划设计了《总体运营管理方案》和15个独立专案等一整套管理方案,为中心后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中心精心规划并不断调整昌平园区班车线路,保障了职工的日常通勤;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食堂管理,努力满足职工需求;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规范了水、电、暖、污水处理、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管理。通过开展创建“平安单位”活动,规范安全管理,定期开展消防、人防安全教育和演练,维护单位安全稳定;积极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南纬路设医药报账处,方便离退休人员报销医药费;积极开展中心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心连续十年获卫生部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积极开展保密工作培训和检查,强化保密意识;坚持中心领导批阅重点信访事项,做好信访工作;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科研开发工作,保障了中心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相关新闻:

文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