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健康报]健康城市市长:让健康成为现实

2016-11-22

  对于一个城市的健康规划和健康管理者来说,市长承担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也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在1121日举办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近百位市长齐聚上海,围绕“健康、活力、发展”,共同探讨健康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 

  上海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应勇: 

  勾勒健康城市样本 

  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和快速增长的经济水平令世人瞩目,这座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人的特大型城市的健康状况同样令人关注。 

  目前,上海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900多家,开放床位近11.43万张,卫生人员约19.25万人;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5+3+1”工程推进医疗资源均等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面推广,全市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启动家庭医生制度试点,签约居民800多万人。上海在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目标迈进的同时,也迈出了建设健康城市的坚实脚步。上海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已涵盖40多个部门,纵深到16个区,政府强势推进、部门紧密合作、社会广泛参与,“健康融入万策”的理念正在逐渐形成。作为中国首个全面实施健康城市建设的特大型城市,上海多年来的创新举措与探索实践,正勾勒出一个生动的健康城市进行时的样本。 

  上海一直高度重视健康促进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合作、市民参与,积极探索特大型城市的健康发展之路。上海将坚定不移地坚持国家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大力推进健康上海建设,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经济社会与健康的协调发展,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本届大会汇集了来自全球的智慧,确立了新的健康促进纲领,一定能够使人人享有健康、一切为了健康成为现实。 

  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市副市长佩恰特尼科夫: 

  启动健康系统现代化建设 

  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综合性城市,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有1500万人口。过去10多年间,莫斯科经历了诸多变化,新增100余个公园,绿化面积不断增多,道路交通更为畅通,市容市貌发生很大改变。但是莫斯科的城市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推动提高全市公民健康水平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大。 

  近年来,莫斯科加大了在健康领域的投入,并于2010年启动健康系统现代化建设,投入30亿欧元建设城市健康中心,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功降低了人群的总体死亡率,母婴死亡率下降了30%,人均期望寿命增加到77岁。目前,莫斯科的主要目标是倡导健康生活,减轻癌症患者的经济负担。 

  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 

  促进健康是政府重要职责 

  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北京从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环境等方面入手,促进人群和环境和谐发展。北京着力打造政府主导的健康北京工作格局,把促进全民健康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全市将爱国卫生工作委员会和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进行统筹,实现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由主管市长任组长,市政府下属42个部门为成员,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健康北京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健康北京建设。 

  北京先后颁布了食品安全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控制吸烟条例、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实施了一批与健康城市建设相关的政策、规划,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定期发布健康北京信息,连续7年以市政府名义发布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健康白皮书》,自2012年起,北京每年对16个区政府卫生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并向社会公布,展示全市在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环境等方面的进展。 

  加拿大魁北克省部长级代表露西·查尔博伊斯: 

  动员各方资源是关键 

  加拿大魁北克自2001年起与上海开展密切合作。魁北克共有800万人口,省政府一个重要的工作领域就是健康促进,让所有居民都认识到健康对于魁北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魁北克为此制定了健康改进方面的9个目标,要在2025年实现。魁北克通过关注学校的食物供应链,来消除营养不良的现象,同时确保人民能够获得有营养的快餐,并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魁北克采取的健康措施,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政府15个部门中都融入健康政策,动员各方面的资源,这是健康促进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浙江省杭州市市长张鸿铭: 

  念好环境保护“三字经” 

  杭州一直以来都将“环境立市”作为重要战略,坚持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有机融合,努力打响生态文明之都品牌。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着重念好“保、治、管”“三字经”。“保”是强化生态保护,“治”是强化环境治理,“管”是强化环境执法管理和全民参与。经过多年实践,杭州城市发展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 

  目前,杭州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有公共自行车近9万辆,累计投放新能源汽车2.2万辆,主城区公共交通清洁能源、节能与新能源车辆已占90.26%,做到交通出行更加绿色。同时,杭州的黑河、臭河、垃圾河已经全部消灭,成为无钢铁生产企业、无燃煤火电机组、基本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做到了城市环境更宜居。 

  丹麦首都大区主席索菲·安徒生: 

  要提供更多绿色食品和服务 

  丹麦是全球著名的可再生能源使用国家,首都大区是丹麦五大区之一,下辖29市,有160万左右的人口。在丹麦首都大区,人们在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同时,非常注重对绿色环保发展模式的追求,很多城市每4年制定一次城市发展战略,其中积累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在此过程中推动不同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合作,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高校、研究机构,各方为了共同的城市发展目标参与其中。 

  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在倡导节水和有效使用能源,人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有机食品进入养老院、医院和学校,城市能够提供越来越多的绿色食品和服务。长久而言,只要满足市民这些需求,城市的发展就会更加绿色环保,这个过程也许是漫长的,但方向肯定是正确的,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绿色的未来。 

  湖北省武汉市副市长张光清: 

  守护市民精神卫生健康 

  武汉是中国首批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城市,常住人口超过千万。近年来,武汉把精神卫生工作作为建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民生升级版的基础工程,努力满足市民多样化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 

  2010年颁布施行的武汉市精神卫生条例,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首部精神卫生地方性法规;出台了流浪乞讨、“三无”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救助办法等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同时,构建干预、医疗、康复一条龙服务体系。创建中小学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形成以市精神卫生中心为核心,以3家市级精神专科医院为主体,以区级精神专科医院为基础的“1+3+N”医疗空间布局;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启动社区精神疾病防治,构建市、区、街、社区、家庭5级康复网络。今年,武汉将建成30家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机构列入政府十件实事。构建医保、低保、各类救助一揽子政策体系。对贫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大幅提高门诊、住院报销比例和大病保险赔付比例,确保平均自负比例不超过9%;对符合条件的精神残疾者,实行单独申请全额低保政策,发放生活、护理、服药和住院康复补贴。同时,武汉坚持政府主导,形成了卫生部门收治普通精神障碍患者,民政部门接收患有精神疾病的优抚对象和收治“三无”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残联承接精神残疾者康复工作的联动机制。 

  日本大和市市长大木悟: 

  积极应对快速老龄化 

  大和通过一系列举措和项目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我们提倡健康人口,改善人的生理和身体健康,整个城市的人口不减反增,这在日本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是少见的。我们认为,阅读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大和在学校设立图书馆,现在每位学生每年读书超过150本。大和还打造良好的城市环境,通过健康社区,打造新的文化综合体。同时,大和提出两个宣言:60岁以上不算老年,65岁以上才是老年人;将老年痴呆人口控制在1万人以内。为了促进健康城市发展,大和鼓励人们外出旅游。调查显示,走路锻炼和多与其他人交流等能够有效预防老年痴呆。此外,大和还推动护士和营养师家访高危人群,督促人们改变原有的不好的生活方式,这个项目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江苏省镇江市副市长孙晓南: 

  共建共享健康生活 

  镇江健康城市建设始于2010年,目前健康城市建设进入稳步运行阶段,人群健康素质实现大幅提升,2015年年底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22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2% 

  为了建设健康环境,镇江根据城市健康诊断,针对市民需求,制订了健康镇江2015行动方案,实施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管理与疾病管理、健康环境与健康社会三大工程,并分解为12项行动、48个指标,构建了涵盖健康促进、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护理的健康服务体系,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镇江从4个层面全力抓好健康环境建设工作:一是优化生态环境,二是加强城乡环境卫生,三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四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群防群控、共建共享的局面。 

  圭亚那乔治城市市长帕特里西亚·杰西·格林: 

  决策应充分考虑健康影响 

  圭亚那首都乔治敦市位于南美洲东部、加勒比海沿岸,总人口28.9万人。 

  我们的国情和市情千差万别,但在健康促进工作中,我们面临的挑战具有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国和各城市的领导人,在促进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为市民的健康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的主要决策者、推动者,健康城市的政策决策应充分考虑对市民的健康影响。 

  湖北省宜昌市副市长王国斌: 

  智慧驱动健康城市建设 

  宜昌在健康城市建设工作中坚持政府主导编制健康城市发展规划,结合深化医改,不断优化健康服务,实施健康细胞工程,引导全民参与,并且体现健康引领、生态先行、智慧驱动的宜昌特色,坚持健康管理搭平台,智慧驱动显特色。 

  宜昌在健康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宜昌模式,打破信息孤岛。依托智慧城市,推进智慧医疗,将城市所有健康相关数据全部纳入智慧医疗平台。目前已完成城区80万人口全员数据库,采集健康数据2亿条;成立了宜昌健康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对全市健康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老百姓提供随时随地的健康服务,提高百姓获得感。 

  (来源:健康报 2016年11月22日) 

相关新闻:

文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