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上海全球健康促进大会:让人人享有健康的中国行动

2016-11-22

    悠悠民生,健康为先,所以“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心系于民,施政所向,所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段讲话,彰显了中国在促进人民健康、给予人民幸福上的坚定决心和巨大行动力。  

  今天,健康促进的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它在中国得以践行和实现,也在世界传播和推广。在健康促进的行动中,中国实现了与世界的接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首次在我国上海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世界与中国共襄盛举,既见证中国在健康促进领域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又为全人类健康促进建言献策,带来美好愿景。  

  全球健康促进大会“花开”中国健康促进我们在行动  

  今年的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对于世界,对于中国来讲,都意义非凡。此次大会,重申了健康促进在增进健康和健康公平方面的重要性。今年,同样也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和中国政府都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将保障人民健康视为己任:“全方位、全周期”的覆盖力度、“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的健康策略成为我国未来健康促进的抓手。  

  今年的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李克强总理在同期大会中也指出:“要针对健康影响因素抓好预防保健,为保障人民健康营造良好环境。”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八篇二十九章的《纲要》,涵盖了中国健康事业发展和推动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涉及到健康生活、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等方方面面。《纲要》指出“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这与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精神不谋而合,今年大会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而“人人享有健康,一切为了健康”的口号,体现了不丢下任何人并使所有行为者参与全球新伙伴关系以便实现这一变革议程的承诺。  

  如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来到中国,千余名来自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其他机构的首脑、中国政府及上海市政府的高层领导、多个国家的部长和市长以及国际组织、市民社会、国际金融机构及基金的受邀者,与中国共同推动和促进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健康促进,全球在行动,中国在行动。  

  中国的疾病防控故事:“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这是我国在顶层设计上破解健康促进的难题,在广大基层,健康促进始于预防与控制,只有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才能维护人民的生命尊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疾病防控,离不开国家建设。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发布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中提到,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通过接种牛痘消灭了天花,2000年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2008年实现了消除丝虫病的目标,2012年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2004年以来,我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甲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72/10万和1.25/10万以下。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结核病控制指标,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0%降至1%以下,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乙肝控制目标。  

   此外,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5年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78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9个、县(区、县级市)级2803个。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86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87个、县(区、县级市)级2505个,另有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卫生监督职责。另外,我国也开展各项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扩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围,对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消毒产品、学校、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医疗服务、采供血和传染病防治监督都展开了卫生监督。  

  疾病防控,离不开治疗的“关口前移”。中医药是祖国文明的宝库,例如治未病、冬病夏治等方法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方面有独到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指出:“中医药具有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特色和优势,十分符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有助于实现‘关口前移’,使民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疾病防控,离不开药物的安全监管。我国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11月7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为了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药品监管对新药上市作出了一系列严格规定。整个药品研发过程必须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监管者必须以对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审核检查,不能有半点马虎。”  

  疾病防控,还离不开提高人的健康素养,这是促进健康最经济、最有效、最根本的手段。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在“迎接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媒体沟通会暨健康促进与媒体责任论坛”上表示,“构建健康中国就是要形成一种共建共享的大格局,要把人的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来考虑。”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官网也将我国在提高民众健康素养的成果加以展示:“2008年,中国发布了题为《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政策文件,并开始实施持续的国家健康素养促进项目。该项目的资金供应每年达4000万美元以上。项目覆盖全国,但对经济发展落后于其它地方的中部和西部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国家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通过持续的干预,中国居民的全国健康素养水平从2008年的6.48%稳步上升到2014年的9.79%。”  

  中国的医疗医改故事:“加快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要加快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骨头”虽硬,但硬不过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心。  

  2013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时指出,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赞赏中国医改取得阶段性成就。在不到5年时间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95%的中国人口,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曾指出,“我国通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建立了一张医疗保障网。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等逐步健全了医疗保障体系,改变了过去‘小病扛、大病等’的情况。”  

   的确,仅以 2015年为例,我国在深化医改上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今年1月15日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给出了一组数据: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20多个深化医改政策文件,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实施路径更加清晰。省级层面,在江苏、安徽、福建、青海4省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重要进展。在全国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试点城市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新一轮药品招标采购。  

  同时,我国的全民医保体系2015年进一步完善。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50%和75%左右。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覆盖城乡参保居民超过10亿人,报销比例不低于50%。疾病应急救助14万人次,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面开展,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  

  另外,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以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突破口,试点推进分级诊疗。24个省份出台了分级诊疗文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全部启动分级诊疗工作,开展基层首诊责任制试点的县(市、区)超过50%。  

  对于分级诊疗,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在出席“中国分级诊疗高峰论坛”时表示,分级诊疗推进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第一,患者流向发生改变,基层诊疗服务数量增加。第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逐渐明晰,城市医院门诊量增速放缓,通过推进医联体等工作,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逐步形成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第三,分级诊疗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15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同比增长5.1%,人均住院费用同比增长4.1%,均低于2015年全国GDP增长率。第四,有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除此之外,我国在医改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还包括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改革迈出了新步伐、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得到加强、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等。  

  不止步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新的一年我国还将再接再厉: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在2016年4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时表示:“2016年医改工作总的考虑是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兜底限。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同时着眼未来五年医改的整体部署,突出前瞻性。”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维护人民健康并在深化改革、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我们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正在抓紧制定健康发展中长期规划。  

  中国的健康城市故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  

  健康促进不仅仅是促进人的健康那么简单,一个城市的健康也关联着一个国家的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因此健康城市的建设也需要未雨绸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2016年11月7日,全国爱卫办印发了《关于开展健康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经各省(区、市)推荐,全国爱卫办确定北京西城区、天津和平区等38个国家卫生城市(区)作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通知》强调,试点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充实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和健康人群“五大健康”的具体内容,完善政策措施;探索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以及全民健康管理工作模式等重点工作内容的落实形式,推广成熟实践经验。  

  健康城市,不仅是生态绿色、环境友好型城市,对于控烟,也“毫不手软”。  

  2016年6月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在全国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座谈会上指出:“控烟问题不仅是健康问题,更是社会文明、社会治理问题。”  

  2016年11月11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此举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赞赏,并将此作为案例写入了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官网新闻。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表示:“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有了新控烟条例的出台,上海将有效保护非吸烟者免于被二手烟所伤害。”  

  从人到城再到国,健康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人的意识、城市的建设、国家的战略。  

  中国的国际义务故事:“全面展示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我国在加速自身健康促进的同时,也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在今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在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展示了我国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形象,国际社会也给予广泛好评。我们要积极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规范等的研究和谈判,完善我国参与国际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紧急援外工作机制。”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出席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2016年全体成员大会上强调:“中国愿与各国加强健康领域合作,为提升人类健康水平作出新贡献。”  

  2015年5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第68届世界卫生大会发言中表示,在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战斗中,中国医疗队做到了“打胜仗、零感染”。在“后埃博拉”时期,中国将按照“非洲需要、非洲同意、非洲参与”的原则,继续帮助非洲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体系,继续加大对非洲公共卫生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援助几内亚政府抗击埃博拉疫情医疗物资和办公用品交接仪式在几内亚国际合作部隆重举行。我驻几内亚大使卞建强表示,自埃博拉疫情在几爆发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与几政府和人民坚定站在一起。中国是第一个向几提供援助,也是第一个派出包机向几运送抗疫物资的国家,先后向几提供了一系列现汇、物资和粮食援助,并引领了国际社会对几援助。  

  此外,1963年1月,中国第一个对外宣布派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从此开创了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历史。在此后的50余年里,中国始终不遗余力地援助非洲的卫生医疗事业。截止到2012年12月,中国先后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6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过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2.3万人次,诊治患者约2.7亿人次,全国有27个省(区、市)承担着派遣援外医疗队的任务。援外医疗队的专业组成多样,以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为主,既有西医,也有中医,既有普通专科,也有脑外科等专业。  

  健康促进的道路上,中国始终和世界同频共振,与全球携手前行。

  (来源: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2016年11月21日) 

相关新闻:

文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