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一定要把饮水问题解决好”

2014-08-22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在鲁甸救灾防病一线

                                                               《健康报》记者:张昊

  “根据大家汇总情况,当前卫生防疫的主要问题就是饮用水安全,下一步要把水的问题作为首要问题解决。”在云南鲁甸地震的震中龙头山镇,自817日起连续两天的地震灾后防病工作组会议都强调了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

  经过连续多次对灾区水源水和末梢水的监测,综合合格率不足30%。虽然疾病症状监测显示并无霍乱、痢疾等介水传染病发生,但是,低迷的饮水合格率仍然让防病工作组感到巨大压力。近日,国家、省、市和县多级专家合作,开始对水源进行大排查。

  专家踩点后认为,情况比预想的好

  鲁甸县境内降水丰沛,地表水丰富,多山多水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当地村民大多喝的是山上引下的泉水。然而在震后,经多次监测,这些水源被判定为“不合格”。

  82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任东升、陈曦与云南省疾控专家杨祖顺决定去几个水源点摸底。记者随队进行采访。

  龙头山镇银盘村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部分村民只能依靠一些明渠的水源生活,几个水源在检测中都存在不合格情况。

  820日一早,专家赶往银盘村,进山看水源。在罗家院社社长罗从海的带领下,大家踏上了泥泞、湿滑的山路,偶尔发生的余震,使山上不断滚落小石子。

  罗家院水源点是一处隐蔽的山泉,取水的管子从地下将泉水引出,接到密封的储水池后再通到各户人家。这套系统幸运地没有被地震破坏,在储水池处有专门的开口可以加入消毒药品。专家介绍,从实际勘察来看,这个点的水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震后使用的系统和水源与震前基本一致,应该说发生水质污染导致疾病风险的可能很小。检测结果不合格很有可能是由于当地百姓投药剂量和频率掌握不当,导致余氯和菌落总数不合格,只要将水烧开后再喝就问题不大。

  “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标不合格并不意味着水一定受到污染,这只是一个提示性指标。大肠埃希菌才是常见的致病细菌,检出大肠杆菌超标并不代表着这水就不能喝。”陈曦向记者解释说。

    随后,几位专家又查看了两个村的多个水源点,综合其他各级防疫队员的探察情况,专家组初步判断水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和样本采集、检测方法有关,实际饮用水风险并不一定如检测结果显示的那么高。

 

   “摸排水隐患不能松劲”

   虽然防疫队员在首日的水源点排查过程中发现水质问题可能并不如实验室检测那么严重,但是在随后的排查中,专家还是发现了问题。

  银盘村的瓦工水源点是一个山泉水形成的小溪。当专家抵达时,有5名村民正在取水点围起的小水坑处洗衣服。小溪上游不远处,有牛在吃草。经询问,由于这里原有的自来水管道已经被地震破坏,现在100多户人家只能从此取水。由于村民家中并未准备大的盛水容器,沉淀和消毒程序基本没有。“这样的水源点风险比较高,首先它是明渠,一旦有动物的粪便或尸体污染水源的上游,这里的水就将威胁使用者的健康。特别是附近村民在取水后基本不消毒,农村许多人有喝生水习惯,这样污染的水就可能造成一定范围的介水疾病暴发。”专家说。

  经了解,附近的村民在地震后偶有腹泻情况发生,于是陈曦和驻点的县疾控工作人员就地开展了饮用水安全宣传教育:洗衣服的位置可以在下游另辟出专门地点,以防止污染饮用水源;水一定要烧开。专家建议当地有关部门临时分发5升以上的水桶或水箱,便于村民对取回家的水进行沉淀和消毒处理。

  从水源点摸排回来的云南省疾控中心主任陆林告诉记者,针对不同的情况,他们已经制订了相应的处理方案:水源不合格的向政府反映,协调城建和水务部门,尽快重找优质水源,建立自来水系统;后期处理有隐患的,安排各个驻村的防疫队重点开展水质消毒;防疫队员对村民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告诉大家不喝生水,正确使用泡腾片等消毒药品。

  “总的来看,震区的饮用水情况还不错,但是对于几个大型集中安置点还需要加强监督检测。卫生监督部门已经加强了对饮用水的监督检查。新的检测方案也已经制订执行,可以更客观地评价村民饮用水的安全情况。”一位饮用水专家说。

  打好卫生防疫“最后的战役”

    距83日鲁甸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两个多星期。记者从地震灾后防病工作组会议上了解到,通过10多天来各防疫队伍驻村的努力工作,震区总体公共卫生保持良好态势,传染病发病情况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安置点食品和饮用水安全虽有隐患但得到了及时处理,厕所和环境消杀开展顺利,免疫规划工作基本恢复。

    陆林介绍,下一步工作是对灾区的传染病传播情况进行新的评估。此前,鲁甸、巧家两县被评定为风险等级二级(发生风险较高),会泽县为三级(发生风险中等)。目前,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部分安置点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对新环境下的传染病传播风险要进行新的评估,才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此外,疾病预防控制专家还要对震区疫苗防病情况进行评估,对发病风险较高的地区、人群和病种,要根据调查和评估情况开展疫苗注射工作。

    “随着抗震救灾时间的推移,长时间的平稳状态容易让人产生轻敌情绪,连续作战也使身体和精神疲劳达到一个高峰,这个时候更是要注意,因为一个小小的纰漏都会让之前的所有努力功亏一篑。因此,我们要求所有防疫队员抖擞精神,打好灾区卫生防疫‘最后的战役’。”陆林说。



相关新闻:

文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