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南疆地区坚强的健康守护者

2018-10-15

  他不是医生、不是护士,不是时刻冲锋在临床诊疗一线,他在幕后的默默工作和无私奉献改变了喀什地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格局,从不为人熟知的角度支持着祖国的边疆建设。他就是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中国疾控中心南疆工作站副站长陈伟。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叫做喀什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南道,这里民族特色浓郁,有着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的美誉。 

  喀什地区有着不为人所知的一面,就是严峻结核病疫情形势。据2010年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群结核病的患病率是全国的5倍以上。 

  20135月,位于喀什的中国疾控中心南疆工作站应运而生,开始助力和全力推进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应对能力的提升,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保驾护航。 

  远离亲人,足迹踏遍喀什十二个县市    

  陈伟是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也是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二年前,他主动请缨来到南疆工作站驻站工作。期满一年后,他又主动申请延期工作一年,继续为推进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在工作站不大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两张办公桌和两张床,床是为了单位24小时值班时准备的。 

  办公桌上放着一摞厚厚的文件,一旁的柜子上整齐摆放着政策、项目、调研、会议等各类档案资料。墙上挂着结核病疫情数据地图,其中一张是南疆工作站工作的区位分布图。 

  地图显示喀什地区幅员辽阔,土地面积略大于国内排名第十九位的山西省。陈伟讲,在整个地区,结核病人的分布并不均匀,与人口密度有很大关系,位于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县的患者人数少,主要原因是平均海拔4000米的牧区,人口密度低。 

  陈伟望着地图深情地说,两年中他跑遍了全地区所有的县市和大部分乡镇。 

  结核病有两个特点,一是治疗周期长;二是病情比较顽固,容易复发。 

  为全面摸清结核病患者底数,有效控制传染源。2016年,新疆开始实行全民健康体检惠民工程,对筛出的疑似人群进行登记、报告和转诊。今年上半年,共对12县的约67万人群进行结核病筛查,发现疑似患者1万多例,并最终确诊3000多例。 

  治疗周期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直困扰着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一方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肺部症状改善后继续服药的依从性差,特别在治疗药物有一定副作用的前提下。另一方面,治疗过程中一旦中断,病菌就会产生耐药性,将对治疗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若病人发生耐药性结核病,治疗周期将大幅延长至18个月甚至是24个月,治愈率也将大幅降低,全周期治疗费用升至8万元左右,高额的医疗费用会导致一些贫困的耐药型患者放弃治疗的情况发生。 

  为解决病人长时间治疗依从性差的难题,喀什地区目前对具有传染性的患者按照“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在隔离点进行集中收治治疗。对不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在村级服药点进行“集中服药+营养早餐”治疗。 

  病人治疗期间的督导访视和关怀  

  陈伟在疏勒县村民家中了解结核病治疗情况。 

  67岁的图尔荪·艾买提老人讲,他的结核病是在今年的全民健康体检中筛查出来并确诊的,712号就开始了在村级服药点“集中服药+营养早餐”治疗,目前身体状况良好,并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营养早餐计划就是为符合条件的结核病患者免费提供营养早餐,但要在餐前要“佐食”结核病的治疗药物。在村卫生室设置营养早餐点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该地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差的难题,同时还能有效增强病人的体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营养早餐一般包括鸡蛋、牛奶、馕。临近中秋,且克勒(14)村特别为老人们增加了月饼。 

  2017年开始,喀什地区在各县市全面推行“集中服药+营养早餐”模式,对纳入治疗的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的营养早餐,标准为人均3.5元,部分县争取援疆项目资金支持,将标准提高到了人均5元的水平。 

  陈伟告诉记者,在村级集中服药点提供免费营养早餐敦促患者服药的办法虽然简单但却很奏效。集中服药+营养早餐计划的实施是他在这里重点推进的主要工作之一。 

  临走时,老人开心地告诉陈伟,自己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体重明显上升,长了2公斤多。了解到老人的变化,陈伟也高兴地握住老人的手,祝他早日康复。看到每一位患者的顺利康复都会让陈伟感受到疾控工作在南疆地区的价值。   

  推进传染性肺结核患者隔离治疗,有效防控疫情传播。 

    

  陈伟来到疏勒县的集中治疗点,了解患者的隔离治疗情况。 

  疏勒县集中隔离治疗点由疾控中心一栋实验室办公楼的23层改造而成。内部实施全封闭管理,对患者生活起居用品定时消毒,每个房间都配有紫外线消毒灯,在患者进行户外活动时安排进行消毒灭菌。 

  陈伟讲,这种集中隔离治疗方式将有效阻断患者的家庭和社区传播,同时解决了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问题,提高了治愈率。 

  截止8月底,全地区隔离治疗点累计收治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超过450例。 

  在集中隔离治疗点内,张贴的双语宣传画随处可见。提醒患者病菌的传播途径以及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健康教育,让全民了解结核病危害和预防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疾病的传播。加大宣传力度也是陈伟在这里的工作。在喀什的两年中,他组织编写了结核病防治宣传手册、工作手册,录制了结核病纪录片和公益广告,与喀什日报联合举办结核病宣传专栏,在世界结核病防治日组织了系列活动。 

  陈伟在工作总结中坦言,2010年喀什地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足50%远低于国家标准85%,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   

  输血造血转变,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过硬的专业队伍。 

  办公室里,迪尔木拉来向陈伟汇报工作,反馈项目进展,请教下一步工作方法。 

  迪尔木拉提是陈伟的下属,专门从事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也是陈伟带教的西部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学员。陈伟在喀什的另一项工作就是组织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培训与交流。迪尔木拉提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陈伟讲,为喀什地区培养一支“扎根当地、带不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南疆工作站的核心任务之一。 

  随着2013年南疆工作站的建立,先后有8人参加国家和自治区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5年不间断的培训、指导和帮扶工作,作用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如今,像迪尔木拉提一样通过系统培训的工作人员,逐渐在工作中发挥骨干和主力军作用,推动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控中心主任崔燕跟记者讲,这些培训不但提高了业务人员的素质,同样也为业务人员融入行业群体提供了便利,为结防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了成长环境和平台。   

  提升实验室能力,发挥在防控中一锤定音的作用   

  实验室里,陈伟正在用LED显微镜观察痰中细菌情况。   

  在喀什结核病防治所院子的角落里还有一间不为人知的实验室。棕红色的金属门紧闭,门上黄色生物安全警示标识十分抢眼。 

  门前清静,门内却是另一番忙碌的景象。300平米的实验室如“丰”字型布局,一条走廊连接着若干个房间,各类检测设备存放在各个房间,56名工作人员在通道中的试验台、显微镜与生物安全柜和实验材料存储柜之间忙碌着,显得有些局促。 

  南疆工作站通过培训、手把手地带教指导,使地区参比实验室能够熟练使用多项快速诊断技术。耐多药诊断时间由3个月缩短至4小时,检测时间大大缩短,为结核病的有效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准确高效的科学依据。 

  另外,工作站还通过国家疾控中心,积极利用各种国际合作项目资源,为喀什地区配备了大量的实验设备和检测试剂,有力提升了喀什地区结核病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  

  援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一茬接着一茬干。 

   

  王嘉是下一批驻南疆工作站的专家  

  陈伟在喀什的宿舍是在居民楼中。从办公室乘车回宿舍大约需要20分钟的时间。 

  宿舍是两室一厅的房屋,屋里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寝室床头案头都放着文件,看上去很难与办公室区分开来。 

  陈伟来新疆时,孩子正值高二,今年刚刚经历了高考。 

  在孩子学业压力最大的时候陈伟只身来到喀什,投身祖国的边疆建设,不自觉的将生活的担子递给了爱人和孩子。 

  王嘉是下一批驻南疆工作站的专家,他讲,其实援疆最大的难处的还是家庭问题,得到最大的支持也都来自家人。 

  即将返京之际,陈伟说,他在南疆工作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这里长期坚守工作的工作人员之外,在北京的中国疾控中心大本营,以及全国的疾控体系都是他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坚强后盾。 

  陈伟将办公室和宿舍门钥匙交到了王嘉的手上,也将南疆工作站的任务和使命传递给了他的肩上。 

  未来的一年,王嘉需要找到更多钥匙,解决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难题。像他的前任一样,继续默默地奉献和守护着祖国的南疆。

(来源:中新网 记者 杨佳 2018年10月12日) 

相关新闻:

文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