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以史为镜 光照未来

国家流感中心成立50周年的一些感想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郭元吉*

 

 

 

 

                                                    
郭元吉教授

 

经历过1918年西班牙流感灾难至今,仍在世的人可能已渺渺无几,因此,一提到瘟疫,人们一定就会联想起黑死病(鼠疫)、霍乱和天花。其实,人类历史上所发生过的最大瘟疫并不是它们,而是1918年所发生的西班牙流感,它数月内席卷全球,夺走了4000多万人的生命,超过二次世界大战总战亡人数。当今禽流感给家禽和畜牧业所带来的灾难及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大家一定会历历在目,在此就不必赘述。

 

流感为一种古老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监测的传染病。至今全球已有82个国家和地区,110余个实验室参加了WHO组织的国际流感监测网络,同时有四个WHO流感参照和研究协作中心。

 

我国内地开展流感病毒研究始于1952年,国家流感中心成立于1957年,禽流感病毒研究始于1977年。随着我国在联合国和WHO合法权利的恢复,于1981年我国家流感中心也恢复参加了WHO组织的国际流感监测网络。弹指一挥间,2007年将是我国家流感中心成立50周年纪念日。作为长期从事流感工作的本人,怎么不会为国家流感中心日益壮大,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自己在国内率先开展的流感病毒生态学研究,在SARS病因研究及禽流感防控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而欢欣鼓舞!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国家流感中心能发展到今日,是经数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应倍加珍惜。

 

 

一、在困难和曲折中逐步成长壮大的国家流感中心

 

由于亚洲流感即H2N2亚型流感病毒于19572月首发于我国贵州省,在8个月时间内席卷全球,至少夺走100万人性命,造成我国有些地方交通中断,工厂停工和学校停课。因此,我国政府果断地决定成立国家流感中心,来加强流感监测及防控工作。当时由已故朱既明院士任组长(他当时为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而中心实验室设在原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系流感组内。

 

国家流感中心成立为我国流感监测和研究及人才培养均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国家流感中心发展和壮大并不是一帆风顺。

 

我全面负责国家流感中心工作始于1985年,许多工作是在前人基础上而发展的。然而,那时也是国家流感中心处于最困难时期。当时至少面临着四个难题:监测经费少,造成各地防疫部门的流感监测工作纷纷下马,国家流感中心面临成“光杆司令”或下马的境地,中心工作人员不断离开寻找新科室或离开病毒所,一下子流感中心实验室变成病毒所最小和最穷的科室,连实验室也被瓜分;基本试剂缺,在国内无处购买受体破坏酶(RDE),因旧生产工艺复杂,需用强毒菌,国内需求量锐减,厂家无利可图而停产。但RDE又是流感监测、诊断、教学和科研不可缺的试剂。因此,全国各地纷纷要求国家流感中心解决RDE供应问题。再一个从一般鸡场所购买的鸡无法用于标准血清的制备,严重影响我国流感监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监测和研究手段落后,基本上停留在上世纪30年代一般生物和血清学水平,离国际水平甚远;基本上仍处于闭塞状态,呈现不出我国家流感中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当时病毒所政策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权力下放到科室,各科室自找出路,鼓励人员流动,不吃大锅饭,打破平均主义,允许不同科室拉开档次等来促进科研的发展。而国家流感中心工作是以疾病监测为主,又无法搞创收,同时流感又为丙类传染病,因此,很难申请到科研经费。

 

 

1996年参加WHO流感专家考察团在深圳市疾控中心进行调研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确实给国家流感中心带来了曙光,国家流感中心从而可大胆地开展国际间合作。首先通过协作,从美国疾控中心获得了一些经费上的支持,在全国建立了6个(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哈尔滨和青岛)重点流感监测点来带动其他省、市流感监测工作的开展。同时从美国CDC引进无毒高产酶的霍乱弧菌“4Z”株,在“逼上梁山”情况下,经过近两年的摸索,终于发现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适量鸡或豚鼠红细胞能提高“4Z”株酶产量约8倍,使产品中酶活性指标达国际标准,并简化了工艺,而且采用花生凝集素来替代旧的酶活性测定法,大大简化了RDE生产和质控的工艺。从而彻底解决了中国内地,对RDE的需求。

 

穷则思变,在病毒所三楼阳台建立了简易的养鸡房,从刚孵化出小鸡开始饲养,由工作人员不分节假日轮流值班,亲自喂养,然后,再严格筛选,来制备合格的标准参照血清供国内使用。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不允许病毒所内饲养动物为止。

 

为提高监测和研究水平,1988年底从美国引进了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技术,并获得美国CDC成套分子生物学设备及必要试剂的资助,使国家流感中心监测和研究工作从一般的生物学和血清学水平提高到分子生物学水平,跟上国际步伐。

 

为提高我国家流感中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与美国CDC协作,同时加强与WHO的联系,除及时向WHO通报中国内地感活动动态外,每年至少向美国CDC提供300株流感病毒。由于与WHO加强了联系,自1988年以来,WHO每年所推荐的流感病毒疫苗中约50%来自中国,表明中国内地在国际流感防控和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提高了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通过国际间的协作,使我国流感监测工作更加科学、全面、系统地进行。证实了我国不仅是人流感病毒大流行株,而且也是新变异株的多发地。同时发现流感活动在我国南北方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通常情况下,我国北方每年仅有一个冬季流感活动高峰,而南方有冬、夏两季活动高峰。上述这些发现对流感疫情预测和预报及弄清流感在我国活动规律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上述这些情况,同时1997年和1998年又先后在我国香港特区和广东省发现禽H5N1HN2亚型毒株能直接感染人。因此,我国流感监测工作越来越引起WHO和世界各国的重视,促成了WHO与我国卫生部于2000年正式签订了5年在我国内地开展流感监测合作研究计划。我国政府把人间禽流感列为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卫生部下发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及“关于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报告的紧急通知”,把流感监测的覆盖面扩大到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和5单列市。国家流感中心不但得到了政府经费的大力支持,同时人员也得到了大量扩充,实验室设备大大改善,工作更科学和规范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彻底摘掉了国家流感中心是病毒所最小及最穷科室的帽子,实验室硬件设备也跃进至病毒所各科室的前茅。

 

二、看准方向,深入基层,扎实工作,不怕脏和累

 

前面已提到,我国是流感多发地,同时又是农业大国,养禽业发达,而且水禽多,并以散养为主。但流感病毒生态学研究,在中国内地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因该项工作既辛苦又脏,平时需深入农村田野、鸡舍、鸭场、猪圈及屠宰场,跟鸡、鸭、鹅和猪等打交道,同时短期内也不易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大的科研成果。所以,谁也不敢轻易开展流感病毒生态学研究,但自己坚信,开展此项工作,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尽快开展,国家流感中心责无旁贷,不应存在急功近利思想。由于填补空白,万事开头难,一切需白手起家。

 

首先,需要标准的参照血清和抗原。我们通过关系从美国引进了上述试剂。接着需统一认识,先后就在广州、成都、丹东和北京召开流感病毒生态学研讨会,并进行技术培训。然后,决定工作重点,放在猪、鸭(包括野鸭)和鸡上,因它们与人关系密切及重要。同时还决定应先易后难,先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入手,而后转至病原学研究。

 

国家流感中心率先在京内外各设两个现场工作点。在京外为:在广西梧州市,重点对猪、鸡和牛进行调查;另一个设在辽宁省丹东市孤山镇,主要对野鸭进行调查。在京为:北京市大红门肉联厂和禽类加工厂。当时工作条件确实相当艰苦,就北京而言:单位出差公车几乎没有,街上跑的除公交车外,几乎见不到出租车。肉联厂屠宰时间通常为从夜间11时至次日清晨2时,那时连公交车都已下班,只能靠唯一交通工具自行车,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天气多冷或多热,都得按时完成任务,而且,那时根本没有任何现场工作补贴。然而,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地出色完成任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及兄弟单位大力支持下,很快就基本上弄清了动物流感病毒在我国内地家禽、畜中分布和特点及野鸭携带有大量的流感病毒。同时还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绩:如首次证实猪也是丙型流感病毒天然宿主之一;禽H3N8亚型流感病毒能突破宿主屏障在马属动物中造成流感流行;禽HN2亚型毒株能直接感染人等。而且长期以来,国家流感中心也是中国内地低等动物流感病毒鉴定和研究中心。正由于此,遇到人间出现禽流感才不至于惊慌失措,一无所知,能出色完成上级所交给的任务。

 

三、国家流感中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以及各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帮助

 

国家流感中心曲折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一点,只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国家流感中心才能得到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流感中心为何处境如此艰难,一句话,因流感的重要性未能得到大家所公认,故得不到政府监测和科研经费的支持。1989年至1997年,国家流感中心虽然得到了美国CDC的一些支持,充其量每年资助的经费额仅1万至2.5万美元,在全国才建立了6个流感监测点,而且大多数建立在不计较资助数额,甚至分文不给也愿意参加流感监测工作的市级疾控中心。

 

大家也许会感到惊讶,为何如此少的经费还与美方签协议?因担心美方直接与地方搞协作,采取个个击破方法,把国家流感中心驾空。2000年由卫生部出面与WHO签订相似的协议,每年流感监测所获得的资助经费相当于国家流感中心单独与美国CDC签订的数百倍。再如,目前我国内地流感监测网络的覆盖面达内地全部31个省、市、自治区和5个单列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和大连),同时凡是有禽流感疫情的县也得开展人间禽流感监测工作。如此庞大的工作没有政府统一领导和支持,光靠外援绝对是办不到的。

 

我想政府在疾病防控中起重要作用,任何人都不会有丝毫怀疑。不仅是流感,其他疾病也如此,如:2003年首发于我国广东省的SARS,很快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及近期人间禽流感的防控,靠的不是疫苗和特效药,而是政府有效的行政措施。

 

 

 20032月底在广东抗击SARS疫情

 

再一点,使自己铭记在心的是,国家流感中心的发展离不开各兄弟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不管国家流感中心经费有多雄厚,人员多庞大,如得不到各兄弟单位帮助和支持,我国家流感监测工作肯定搞不好。尤其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个农业大国,许多艰苦和基础工作几乎均为基层兄弟单位来完成。因此,我也想借此机会,对长期以来对国家流感中心发展做出贡献以及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各兄弟单位深深致谢!并坚信,国家流感中心一定会珍惜当前大好时期,取得更大发展,为流感得到早日控制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郭元吉,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干扰素和麻疹病毒疫苗及流感病毒研究,曾任流感研究室及国家流感中心副组长,副主任及主任和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应急专家组成员。

 

原任卫生部流感防治专家组组长,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委员会委员,国家流感中心技术顾问。

 

郭元吉教授,男,1937年农历816日生,福建闽侯县人。郭元吉教授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45年,从事流感病毒研究和防治工作35年。在郭元吉教授将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生涯中,始终以科学求实的精神,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需求,在艰难条件下,使我国流感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在流感研究和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