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指导合理膳食,筑牢健康基石
为了促进长期居家人群、医务人员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有效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胜利,中国疾控中心流调队江夏区工作组于2020年3月16日——23日期间,走访武汉市多个社区、福利院、集体场所和供餐公司,开展针对老年人、中小学生、医务人员的膳食营养状况及生活方式调查,全面了解这些特殊人群在武汉社区封闭期间的饮食和生活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以下食物供应与营养健康指导建议:
针对长期居家老人、中小学生
1. 丰富食物来源
在严格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积极疏通、拓展食物供应渠道,丰富食物来源。在目前米/面、蛋类和肉类食物供给得到较好保障的基础上,努力增加粗杂粮、薯类、鲜活水产品、新鲜蔬菜、水果和大豆类食物的供应。
2. 坚持食物多样,均衡膳食的原则
力争每天食用的食物种类在12种以上,每周在25种以上。多吃新鲜蔬果,且深色蔬菜占到一半以上。在现有适量食用蛋类、禽肉和瘦畜肉类食物的基础上,增加水产品的摄入,做到每周至少食用3次水产品。增加食用奶和大豆类食物;适量吃坚果。
3. 清淡饮食
多采用蒸、煮、炖的方式烹调。 少吃、不吃烟熏、腌制、油炸类食品。少盐控油,每人每天烹调用油不超过30克,食盐不超过6克。
4. 主动足量饮水
保证每天7-8杯水(1500-1700毫升)。 鼓励中小学生多喝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5. 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争取做到每周称一次体重,并尽可能利用家中条件进行身体活动;鼓励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进行阳光下的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控制看电视、电脑和手机的时间,定时(每小时)起身活动。
6. 作息规律
特别要求中小学生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7. 提倡分餐,智慧选择
提倡分餐制,多使用公筷、公勺。学会阅读食品标签,选择安全、营养的食品。
8. 注重情感沟通
注重家庭成员情感沟通,加强与老年人、中小学生的交流。
9. 营养改善纳入基层工作
将营养改善纳入基层卫生机构健康管理中,定期开展规范培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营养健康服务能力。
针对医务人员
1. 坚持食物多样,均衡膳食的原则,尽可能多地选择当地不同种类新鲜和卫生的食物。
2. 维持适宜体重,合理调整进食量,避免体重出现明显增加或降低。
3. 保证米/面主食供应量,满足能量需求。增加杂粮杂豆和薯类,注意增加主食品种和适口性。
4. 丰富蔬菜水果品种,提供适量坚果。新鲜蔬菜每天不少于3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每餐绿叶蔬菜、根茎类以及菌类蔬菜不少于2种。每天水果不少于2种,总量至少200克。提供核桃、花生等坚果约20克/天。
5. 确保优质蛋白质供给,每日提供1个鸡蛋、100-150克水产、禽肉或瘦畜肉、300毫升奶或相当量的其它奶制品和约30克大豆制品。
6. 减盐控油,食物制备时,在维持食物色、香、味等情况下,尽量减少食用油、食盐和高钠调味品的用量。
7. 主动规律饮水,保证摄入充足水分,日常饮食中可提供米粥、绿豆汤。
8. 充分考虑就餐人员饮食习惯,食材以当地和应季为主,在配餐中征求医务人员意见和要求,做到合理搭配,营养丰富。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武汉工作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