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青年报]病毒“超人”侯云德

2018-01-10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茜

  拯救世界本来是电影里“超人”的工作,却似乎被侯云德做了。

  有统计说,古今中外的自然灾害或者战争对人类造成的伤害都不如病毒更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病毒才是人类最大的敌人。而在中国,从“非典”到“禽流感”再到“甲流”,每当人们陷入被流行病毒攻击的恐慌之中,一马当先出现在战场上的,总是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

  1月8日,89岁的侯云德摘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桂冠。

  在普通人眼里,他是一名敢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给公众一个交代的“专家”,而在科研界,作为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领域的奠基人,侯云德则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泰斗”。

  醉心科研近70年,作出多项“先驱性杰出贡献”

  侯云德1948年进入同济大学医学院读本科,随后于1958年前往原苏联莫斯科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

  留学期间,他日日在图书馆或者实验室“赖”到午夜才离开,学术论文成果频频发表,以至于苏联《病毒学杂志》的编辑都要特意跑到病毒所来打听“侯云德是谁”。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恩师的指导下,侯云德发现了仙台病毒所导致的融合现象及机理。他的这项研究成果,为美国学者随后发展出杂交瘤细胞技术提供了重要基础。为此,原苏联高等教育部破例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授予侯云德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这在前苏联病毒学研究所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回国后,侯云德成为了中国病毒学的开拓者。

  “感冒病原”是他自青年以来就关注的研究。上世纪70年代初,侯云德第一次以严格的科学方法证明了中药黄芪可预防感冒并发现其与干扰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自此,他的科研思路趋于成熟。

  但他的雄心不仅停留在认识病毒上,而是希望能够设法为病毒病患者解除痛苦。于是,他决定选择干扰素作为治疗病毒病的突破口。

  “当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后,就会‘接管’人体细胞内的‘化学工厂’,破坏了肌体细胞的正常生长,把细胞内所产生的物质,用作病毒自身的增殖;而干扰素能够帮助肌体细胞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力,抑制病毒,从而使肌体得以修复,疾病得到治疗。”侯云德曾解释说。

  而此后,80年代中期兴起的基因工程干扰素药物,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侯云德的主攻方向。

  侯云德成功研发了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即国际上独创的国家I类新药产品重组α1b型干扰素。随后,他还相继研制出了包括α1b、α2a、α2b、γ等基因工程干扰素系列产品,获得了人白介素-2、GM-CSF等9个基因工程产品新药证书。这些药物产品广泛用于慢性肝炎患者、肿瘤患者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

  这些成就,被业内认可为“先驱性杰出贡献”。而侯云德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我国生物工程药物研究和产业化的奠基者和开创者。正是因为他在科研领域的突出建树,中国才能够在基因工程干扰素等研究领域跻身国际前沿,中国人民才得以战胜病毒带来的一次次灾难。

  “中国干扰素之父”亲战“非典”

  2003年,一场肆虐的瘟疫让侯云德成为了“超人”般的存在。

  “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是彼时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标语,与这条标语一同进入普通人视线的,还有侯云德和他“中国干扰素之父”的称号。

  被简称为“非典”的“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03年“非典”疫情在中国乃至全球迅速蔓延,病毒仿佛在一夜之间就攻下了北京所有固若金汤的城墙,使之成为当下最脆弱的城市之一。

  到底该如何防治“非典”?那时,身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所长的侯云德每天都会接到无数个催问研究结果的电话。“‘非典’来得太突然,我们没有准备,病毒研究不充分,没搞清传播途径,那次我们很被动。”他此前对媒体回忆。

  事实上,全世界在“非典”疫情面前都很被动,各国都希望尽快在诊断、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方面有所突破。侯云德和我国疾病防控专家们也快马加鞭地与病毒赛跑。

  面对连医护人员都难逃感染的危急状况,在“非典”肆虐北京的2003年4月当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批准了第一个预防“非典”的药物,α2b干扰素通过“绿色通道”进入临床实验,这类干扰素便是侯云德的研究成果。此后,侯云德将干扰素的生产技术转让给了多家企业,“从南到北,中国的众多干扰素生产企业,其实都用的是我的技术”。

  这种能抗病毒的透明液体,一下子成了大家救命的护身符。被称为“中国干扰素之父”的侯云德也随即誉满天下,甚至有人称他制药救人的壮举是“撒豆成兵”。

  主导构建阻击传染病的防线

  “非典”疫情的扩散给了侯云德沉痛的一击。此后,他开始主导构建我国阻击传染病的防御体系。古稀高龄的侯云德不断制造出抗击病毒的“超人”故事。

  2005年末,尚且对“非典”心有余悸的中国人陷入“禽流感”恐慌之中。身为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病毒学专家的侯云德很快站出来说:“尽管H5N1病毒已经在全球扩散,其严重程度在已知历史上从未有过,但不能就认为,现在流行的H5N1禽流感病毒一定会在近期引起人类大流行。”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78岁的侯云德亲自深入灾区,调查疾病预防控制情况,及时对灾后防疫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流行,80岁高龄的侯云德被推荐为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三方评估表明,我国在此次甲流防控中的应对措施大幅度降低了发病率与病死率。

  在侯云德的领导下,我国建立了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而后,无论是2013年流行的H7N9禽流感病毒、 2014年在全球扩散的中东呼吸道综合征、2015年以来盛行的埃博拉,还是2016年席卷世界的寨卡病毒,都未能对中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大规模影响。

  中青在线北京1月8日电

相关新闻:

文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