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传染病防控与国际合作的新思维

2007-10-30
 

  传染病防控与国际合作的新思维

                                               曾 光

一、传染病的威胁依然存在

  传染病流行没有国界,威胁全人类。历史上,鼠疫、流感大流行时,疫情就曾迅速传播到全球,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鼠疫、霍乱、流感、肺结核、血吸虫等老牌传染病仍在全世界流行,环境破坏、生态恶化等多种原因,又加速了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如艾滋病、疯牛病、SARS、禽流感等。近年来,H5N1禽流感病毒随着候鸟在全球的4个迁徙路线逐渐向世界蔓延,人间禽流感病例随之不断出现,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交通飞速发展,传染病跨国传播和流行更加便利,生物恐怖也已成为全人类的现实威胁。

  传染病流行不仅直接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对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国家形象也会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发社会危机,战争时更是直接危害到国家安全。因此,传染病防控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形象。在发生传染病流行危机时,一个国家是否有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否能有效地稳定社会和经济正常发展,不仅是对国家安全屏障的考验,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

  建国以来,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与我国经济、军事等领域的进步相比,我国传染病防控相对落后,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2003年,突发于我国的SARS疫情,使人民健康受到巨大威胁,经济蒙受严重损失,甚至导致了社会危机,教训沉重。危机期间,政治家们从后台走到前台,亲自指挥防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认真听取专家建议,亲临卫生部门,发动和带领全国人民全力以赴防控SARS,一场危机最终才得以平息。令人欣慰的是,SARS危机也给中国薄弱的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带来转机,成为我国公共卫生发展的分水岭。正是从那时起,中国开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染病流行不仅危害健康,也会造成社会危机,严重损害经济发展和国家形象,公共卫生重新受到国家和社会应有的重视。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加强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传染病防控的国际合作有其特殊性

  当今,和平发展与国际合作是国际关系的主旋律。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合作相比,传染病防控的国际合作具有特殊性,其表现为每个国家都会受惠于其他国家成功的传染病控制,反之也会受到其他国家传染病失控的威胁。虽然,在某些领域如烈性传染病毒()株的保存、反生物武器等方面,不同国家间存在相互猜疑和戒备,但与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的大趋势相比毕竟是次要方面。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是该领域国际合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防控传染病第一线,承受着全球绝大部分的传染病负担,每小时约有1500人死于传染病,防控任务艰巨而繁重。大多数新发传染病起源于发展中国家,如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很快成为全球主要社会问题,发达国家也难以幸免。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传染病防控经费短缺,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国民素质差,受社会安定、自然灾害、交通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多方面影响,传染病防控能力相当薄弱,因此是国际合作中的受援对象。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传染病防控的成果可直接使全球普遍受益,如1977年最后1例天花在索马里消灭后,世界各国不再受此威胁,人类无需再接种牛痘疫苗。因此,传染病防控效益具有国际外延性。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传染病防控的援助,可以达到四个目的。其一,通过援助加强了双边关系,彰显了援助国的软实力,扩大了影响;其二,把本国的传染病防线推进到发展中

国家,通过援助直接了解最新动态,获得防控经验,通过实践维系和发展本国的防控能力;其三,便于得到最新病毒(细菌)株、基因资源等,为本国科研、经济甚至军事目的服务。其四,可以绕过本国伦理学壁垒,将一些在本国内难以开展的人体实验,如药物和疫苗的临床实验,在发展中国家的人群中进行。

  传染病防控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多边和双边国际合作最活跃的领域。联合国旗帜下的多个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艾滋病控制署(UNAIDS)、世界银行(WB)等机构,均积极主导或参与了全球传染病防治的多边合作。在双边国家关系中,传染病防治合作也经常处于优先的位置,甚至在政治、经济、军事利害相左的国家

间,也有可能进行传染病防治的双边合作。传染病防治亦是慈善事业赞助的重点领域,如盖茨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均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传染病防治。

  三、我国传染病防控的国际合作需要新思维

  中国传染病防控的国际合作,需要有新思维。

  首先,要对我国的传染病防控能力有清醒的定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传染病防治是国泰民安的基础,应该像重视经济发展一样重视传染病防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但相对于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进步,中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实力与我国的大国地位还相差较远。在政治上,中国毫无异议早被认为是世界大国。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有些发达国家已经不愿承认中国是经济上的发展中国家。在军事上,甚至有人鼓吹“中国威胁论”。但在传染病防治方面,中国仍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发展中国家,依然是国际合作中重要的受援国。其实这也有好的一面,为我们接受国际援助提供了便利。我们强大起来了,就可以在全球传染病防控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二,要认识到通报传染病疫情是国际合作的基础。在传染病防控上,我国经常受到指责的不是由于我们的强大威胁到了别人,而是因为存在其他国家关注的传染病问题。2005年,联合国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修定的《国际卫生条例》,2007615日起生效,成为了传染病信息沟通的全球性规范,新条例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把过去只要求通报少数疾病,改为通报一切可能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国是世界卫生组织重要成员国,理应遵守该条约。不如实通报疫情就会丧失国际合作的机会。我国严格规定只有政府有关部门有权发布传染病疫情,这种制度的本身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的安定,决不容许把局部的、短期的经济利益凌驾于人民健康之上。当然,任何国家都有自身的保密事宜,传染病防控领域也不会例外。但是由于传染病在不断变化,人类早已熟知传染病的重要性,早已让位于新发传染病。此外,现代化信息手段已使得传染病疫情信息可以瞬间传遍全世界。因此,对于传染病的保密问题,也要有与时俱进的观念,要有公共卫生专家的参与,要实事求是地论证,不能循规守旧。否则盲目的封锁和保密疫情,没有以人为本,只能是一相情愿。既损害了国家形象,又影响了国际合作。

  第三、传染病疫情和现场就是我们合作的“资源”。我国自然环境复杂,人口密度高,广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差,传染病易爆发和流行,新发传染病也容易产生,但这同时也是国际合作的最重要资源,可以吸引国际合作者。在SARS流行时,除了多边组织外,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纷纷提供技术和经费资源,希望开展多边和双边合作。同经济、军事一样,美国在传染病防控方面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中国的传染病疫情和现场很感兴趣。近年来,SARS疫情和禽流感疫情出现以后,中美两国首脑高度致力传染病防控合作,把传染病防控合作列为首要合作,两国卫生部长也迅速达成传染病合作谅解备忘录,启动了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深入合作的工作机制,发展形势良好。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传染病流行的全球性,传染病防控的国际合作也同样存在竞争性,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区经济落后,传染病流行严重,在争取国际合作过程中,中国与这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竞争。中国应以更积极的合作姿态,更加开放的方式,争取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而不是被动等待。

  第四、要有奉献和共赢的思想。我国在国际合作应该有气度、有胸怀,既要有奉献精神,又要以共赢为合作基础。有些特殊的传染病病原体应视为人类的共同资源,例如我国监测系统每年分离到的流感病毒株,均选送至世界卫生组织,成为为该组织提供流感疫苗组分的最重要国家之一,长期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在双边合作上,也要理智看待付出与收益,既要维护国家对病毒(细菌)株资源、疫情信息和防治经验的权利,又要对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使合作者也得到利益。欢ㄒ鹌幌氲玫健⒉幌敫冻龅乃枷耄夂途玫绕渌煊蚝献?

一样,如果不让别人赚钱,别人就不可能与你进行合作,即使合作了,也不会长久。

  总之,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缩短与发达国家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差距,加强国际合作是必由之路!加强传染病防控能力是硬道理!只有将技术学到手,自己强大了,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才会有更可靠的保障。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氛围,加强国际合作的意识,增加国际合作的领域,加快合作的脚步。

相关新闻:

文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