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黄热病基本知识

2016-03-18

 

WHO20163

重要事实

·         黄热病是一种由受感染的蚊虫传播的急性病毒性出血性疾病。病名中的“黄”是指一些患者具有的黄疸。

·         若不治疗,高达50%的感染黄热病的严重病例会死亡。

·         据最新研究估计,每年约有8.4~17万人感染黄热病,其中有6万人因此而死亡。

·         该病毒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热带地区流行,加起来涉及逾9亿人口。

·         2006年《黄热病倡议》开展以来,过去十年间黄热病病例一直呈下降趋势。

·         对黄热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目的是减轻症状,缓解病人的不适感。

·         疫苗接种是预防黄热病最为重要的方法。黄热病疫苗安全、高效、价格合理,一剂黄热病疫苗足以达到持续免疫、终生防护的效果,不需要加强注射。接种人群中99%在注射30天内获得有效免疫力。


体征和症状

一旦受到感染,病毒在体内潜伏期为36天,随后出现感染症状。第一期也称急性期,通常表现为发热、肌肉疼痛(尤其是背痛)、头痛、寒战、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34天之后,多数病人会出现好转,症状随之消失。

但是,15%的病人在初期症状趋缓后24小时内,病情即进入第二期,即毒性更强的阶段。高热重新出现,一些身体系统受到影响。病人快速出现黄疸,主诉有腹痛并伴有呕吐。口、鼻、眼或胃可能出血。一旦出现此种症状,呕吐物和粪便中就会带血。肾功能恶化。进入毒性期的病人约有50%1014天之内死亡,其余病人康复后不会留下严重的器官损伤。

黄热病很难诊断,尤其是在病程初期。它可能与重症疟疾、登革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丁型肝炎的暴发形式)、其它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阿根廷出血热、委内瑞拉出血热以及西尼罗河病毒和Zika病毒等其它黄病毒所致疾病)和其它疾病以及中毒症状相混淆。血液检查可检测出因感染产生的黄热病抗体。通常还可使用其他一些技术手段来确定在病人死亡后收集的血液标本或肝组织中的病毒。这些检验需要训练有素的实验室人员和专业设备及材料。

有感染风险的人

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44个流行国家中,加在一起有逾9亿人面临感染风险。在非洲,有31个国家约5.08亿人生活在有感染风险中。其他具有感染风险的人分布在拉丁美洲的13个国家,其中感染风险最大的为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

根据WHO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估计,估计每年全球发生20万例黄热病病例,包括3万死亡病例,其中90%发生在非洲。据近期对非洲疫情的研究估计,2013年非洲因黄热病造成的严重病例为8.4万至17万例,其中死亡2.9万至6万例。如果未实施免疫接种,疾病负担数字会大得多。

在无黄热病的国家中报告过少量输入性病例。在我国报告黄热病的输入病例之前,亚洲从未报告过该疾病,但因为亚洲有适宜疾病传播的条件,因此该区域也存在感染风险。在过去几百年里(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期间),在北美(纽约、费城、查尔斯顿、新奥尔良等地)和欧洲(爱尔兰、英格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报告过黄热病暴发疫情。

 

传播

黄热病毒是一种黄病毒属的虫媒病毒,蚊虫是主要媒介。它将病毒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主要是在猴与猴、猴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

不同种类的伊蚊和趋血蚊种可传播该病毒。蚊虫孳生发生在房屋四周(家居环境)、丛林中(野外),或两种栖息地兼而有之(半家居环境)。有三种类型的传播链:

 

·         森林型(或丛林型)黄热病:在热带雨林中,黄热病发生在被野外蚊虫叮咬而受感染的猴子身上。受感染的猴子再将病毒传给叮咬它的蚊子。受感染的蚊子叮咬进入林区的人,导致偶尔出现黄热病病例。感染大多发生在林区工作(如林中伐木)的青年男子身上。 

·         中间型黄热病:在非洲潮湿或半潮湿地区,经常发生小规模流行。半家居环境中的蚊子(在野外和房屋四周繁殖)感染猴子和人。人与受感染的蚊子接触机会增多,导致病毒传播。一个地区可有许多单独的村庄同时出现病例。在非洲,这类疫情最为常见。如果在感染传入的地区,有家居环境中的蚊子存在,人群又没有接种过疫苗,在当地就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疾病流行。

·         城市型黄热病:如果受感染的人把病毒带入人口稠密且未进行免疫的地区,并有伊蚊生存繁殖,就会发生大规模流行。受感染的蚊子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病毒。

 

治疗

对黄热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仅给予支持性治疗包括针对脱水、呼吸衰竭和发热进行的治疗。如有相关细菌感染可采用抗生素来治疗。支持性治疗可改善重症患者的治疗结果,但在贫穷地区很少能提供此种服务。

 

预防

1.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黄热病唯一和最重要的措施。在疫苗接种覆盖率低的高危地区,及时识别并通过免疫接种来控制暴发疫情,对预防疾病流行至关重要。要防止在整个受感染地区出现大规模疫情,在有感染风险的人群中,疫苗接种覆盖率必须至少达到6080%

可通过以下方式提供预防性免疫接种:婴儿常规免疫接种;对高风险国家进行一次性大规模免疫接种运动提高其疫苗接种覆盖率;对前往黄热病流行地区的旅行者提供疫苗接种服务。WHO强力推荐对有感染风险地区的儿童进行黄热病疫苗常规接种。

黄热病疫苗既安全又具备可负担性。10天内可使超过90%的人获得黄热病有效免疫力,在30天内使99%的人获得免疫力。一剂黄热病疫苗足以达到持续免疫、终生防护的效果,不需要加强注射。严重副作用极其罕见。少数流行区和接种疫苗的旅行者(如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多哥和美国)曾报告接种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为数极少。科学家正在调查原因。

关于60岁以上人员接种黄热病疫苗的问题,尽管这些人出现与黄热病疫苗有关的嗜内脏型疾病的风险较年轻的接种者要高,但总体风险仍然较低。

对于60岁以上人士,在接种疫苗前应该认真比较风险和得益,衡量患黄热病风险与接种后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孰轻孰重。

 

罹患黄热病死亡的风险远远高于接种疫苗后出现相关副反应的风险。下列人群不建议接种:

·         9月龄以下儿童(疾病流行时放宽为6-9月龄儿童,因此时疾病风险高于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风险);

·         孕妇,但在出现黄热病暴发疫情感染风险很高时例外;

·         对鸡蛋蛋白严重过敏者;

·         因有症状的HIV/AIDS或其他病因导致的严重免疫缺陷者或有胸腺疾患的人。

旅行者,尤其是从非洲或拉丁美洲前往亚洲的旅行者,必须有黄热病疫苗接种证明。如因身体原因不能接种疫苗,按照《国际卫生条例》规定,必须由有关当局出具证明。

 

2. 蚊虫控制

某些情况下,在疫苗接种起作用之前,蚊虫控制至关重要。通过清除潜在的蚊虫繁殖场所,以及在蚊虫早期孽生的水中喷洒杀虫剂,可降低城市中黄热病传播的风险。在城市出现疾病流行时,使用喷雾杀虫剂杀死成蚊,同时开展紧急疫苗接种运动,可减少或阻止黄热病传播,为接种疫苗的人群产生免疫力赢得时间

从历史上看,通过大力开展蚊虫控制活动,大多数中南美洲国家都曾成功地消灭了埃及伊蚊——城市型黄热病传播媒介。然而,随着这一类蚊虫在该地区再次出现,城市型黄热病有可能死灰复燃。

在预防丛林型(或森林型)黄热病传播方面,以林区中野外蚊虫为目标的蚊虫控制规划缺乏可操作性。

 

3.流行的准备和应对

及时发现黄热病并迅速作出反应,开展紧急疫苗接种活动,对于控制疫情暴发是极其重要的。然而,漏报问题令人担心,估计实际病例数是现在所报告病例数的10250倍。

WHO建议,每个有感染风险的国家都应至少建立一个可进行基本的黄热病血液检测的国家实验室。若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出现一例黄热病实验室确诊病例,可以视之为疫情暴发;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大多数人接种过疫苗的地区,若出现一例黄热病确诊病例,必须进行彻底的追踪调查。调查组必须对疫情进行评估,采取应急措施,并制定较长期的免疫接种计划。

 

WHO的应对

WHO是黄热病疫苗供应国际协调小组的秘书处。该协调小组通过维持黄热病疫苗应急储备,确保迅速应对高危国家中所出现的疫情。

《黄热病倡议》是WHO主导、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各国政府支持推出的疾病防控疫苗接种战略,特别关注非洲黄热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国家。本倡议建议在婴儿常规免疫程序中增加黄热病疫苗(9月龄开始),在高风险地区为所有9月龄以上人群实行大规模接种,并保持监测和暴发应对能力。

2007年至2016年期间,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科特迪瓦、加纳、几内亚、利比利亚、马里、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和多哥等14个国家完成了黄热病疫苗接种预防活动。尼日利亚及苏丹已经启动了疫苗接种工作。《黄热病倡议》获得了来自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欧洲委员会人道主义援助司(ECHO)、中央应急基金(CERF)、各国卫生部和一些国家级合作伙伴的资金支持。

 

需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WHO 媒体中心

Telephone: +41 22 791 2222

E-mail: mediainquiries@who.int

 

相关文档:

文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