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这句话被轻轻说出口,它可能不是冷冰冰的抱怨,而是正在你旁边、努力把呼吸调成正常频率的求救。很多轻生的人曾经都说过这句话,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察觉,说不准就能挽救身边人的生命!
为了呼吁更多人意识到并关注自杀这种威胁全球的严峻公共健康问题,国际自杀预防协会(IASP)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3年将每年9月10日设立为世界自杀预防日。2024-2026年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为“改变自杀叙事”,旨在鼓励个人、社区、机构和政府将对自杀的沉默、污名和误解转化为开放、同理心和支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样对有自杀倾向的人伸出援手,以及如何预防自杀。
有自杀倾向的人最需要:理解与支持
过去,人们往往对“心理疾病”视而不见或避而远之,仿佛它是很可怕的东西。其实,它不过是情绪得了感冒,需要一张纸巾、一杯热水。当你大大方方谈论情绪,旁边的人也会如遇知音地说:“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对自杀预防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消除对心理疾病的偏见,鼓励人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困扰,创造心灵修复的支持性环境。
- 开放态度:提高社会对自杀问题和心理健康的认识,减少对心理疾病的偏见和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创造一个更开放的环境,让有需要的人更容易寻求帮助。
- 健康教育:开展生命全周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如何识别心理健康问题,并理解寻求帮助的重要性,增强应对能力并减少羞耻感。
- 支持网络:家庭和朋友积极关心周围人的心理状态,倾听他们的烦恼,提供情感支持。学校、单位和社区应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便利的心理支持。
- 专业帮助:求助不是示弱,是勇敢。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尝试仍无法缓解心理问题的情况下,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危机干预等都能帮助患者走出困境,重拾生活信心。
有效减少自杀的方法: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不是诊疗室里的产物,它就藏在你一朝一夕的日常瞬间,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培养兴趣爱、积极社交都能改善心理状态。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有效降低自杀风险。
- 规律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建议每天保持7-9小时的睡眠。
- 均衡饮食:摄入丰富的营养,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坚果、绿叶蔬菜等。
- 定期运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 积极社交: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参加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等。
- 学习技能:面对压力时,学习一些应对策略,如放松训练、时间管理等。
世界很大,大得可以容下每一次低谷;世界也很小,小得刚好能被一句“我陪你”点亮。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去关注身边的人,倾听他们的声音。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理解与支持的环境,使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
作者:慢病处 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