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饮食有讲究 吃对了健康又精神 近日,高温“炙烤”着全国各地,气象台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夏至过后,高温天气已成为常态。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盛夏温度升高,很多人都会有食欲不佳、乏力、睡眠差等症状,这种“没劲儿”的状态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苦夏,又称“疰(zhù)夏”。 面对炎炎夏日,如何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成为了大家关心的问题。高温天气饮食有讲究,巧搭配促进食欲,能让...
立秋要不要贴秋膘秋季科学食养大揭秘 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到来。俗语道“立秋贴秋膘,冬天不挨冻”,立秋贴秋膘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多人认为,贴秋膘不仅意味着增加体重,还意味着增加营养和健康。人们可以利用秋季这丰收的季节,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 那么,到底要不要贴秋膘呢?与我们现在科学食养原则相悖吗?贴秋膘是有益于身体健康还是增加身体负担呢? 01...
大暑至盛,万物荣华 今日大暑 蝉叫声声 夏意浓 万物坚韧生长 ————— 今日大暑,热辣滚烫的夏日如约而至。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正值“三伏天”里中伏前后,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雨水十分丰富,湿度也会达到顶峰。高温、高湿交织在一起,对身体是一大考验。如何安然度夏,在民间也流传着一些说法,最常听说的就是“夏天吃苦,胜似进补”,苦味食物能够泻火、祛暑...
小暑已至 夏伏伊始 寻一处清凉,度一场清欢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05°,表示“三夏”中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小”表示程度较低,“暑”指炎热,意味着盛夏已经来临,天气开始变得炎热,但尚未达到一年之中最热的程度。中国古代将小暑的十五天划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即初入小暑时,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意,所有的风都带着热...
夏至是一年当中最热烈的节气,“夏”意味着繁盛,“至”代表着极点。夏至之后,气温会逐步升高。当我们被热浪包裹的时候,最想念的莫过于一碗绿豆汤了。当天天期待喝绿豆汤的时候,就证明炎热的夏天真的来了。 绿豆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智慧的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绿豆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在我国传统的医学典籍中,绿豆被认为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润喉止咳、明目降压”等作用。 从现代营养学角度来看,...
芒种芒种,有收有种。北方麦子成熟,要抓紧麦收,确保颗粒归仓。南方稻田里也是一片繁忙,秧苗要尽快在田里落根。收获与播种在这个时节重叠了起来。 芒种时节话丰收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不同的气候、风土人情造就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小麦在我国北方广泛种植,被用来加工成小麦粉,再制作成馒头、包子、面条、烙饼、饺子等,成为北方地区餐桌上常见的主食。南方人爱吃大米,除了米饭,南方人还变着花样把大米制品发挥...
今日小满 又是一年小满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最能体现我国古人“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处事哲学和人生智慧。在我们的一日三餐中,也十分推荐“小满”状态,以实现吃动平衡,吃得科学而健康。如何做到膳食均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给出了八条平衡膳食的准则,为我们科学选择食物提供了科学、权威的解读。这里重点聊一聊食物摄入中的“过犹不及”。 畜肉摄入知多少 畜肉包括猪、牛、羊等家畜的肌...
随着谷雨节气的来临,大江南北的田间地头被布谷鸟唤醒,变得热闹起来。这是一个播种的时节,越冬作物正在悄悄返青拔节,春播作物蓄势待发,趁雨水正好,努力生根发芽。“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谷雨在农民眼里是播种五谷的季节。谷和雨就像谷雨的名字一样,紧密相连。 一 米制品 米制品是用大米加工制成的食品,通常会做出餐品、点心、零食等。稻米根据品种、外形、口感可以分为粳米、籼米和糯米。根...
清明时节话饮食、护健康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是踏青赏春的好时光,正所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节也是我国沿袭春祭礼俗,扫墓祭祖的传统节日。在这个日子里,人们常常会用传统的美食迎接春天,也用美食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吃春芽 在我国,人们用咬春、吃春来表达对春天的期盼。在春天吃适宜的食物,就离不开最具“时令”的春芽。随手从树木上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