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鼠疫防治工作,有效控制鼠疫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如疫情处置不当,极易扩散,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引发重大甚至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鼠疫也是国际重点关注的突发急性传染病,易导致...
卫 生 部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和快速应对、及时控制鼠疫疫情的暴发和流行,最大限度地减轻鼠疫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预...
一、灾区地处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接触旱獭、特别是病死旱獭有感染鼠疫的危险。 二、“三不”制度: 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 及其它病死动物; 2.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 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 三、“三报”制度: 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要报告; 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 3.发现原...
一、灾区地处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接触旱獭、特别是病死旱獭有感染鼠疫的危险。 二、旱獭是一种冬眠动物,常于每年10月初至第2年4月初在洞内冬眠。旱獭疫源地的人间鼠疫主要发生在旱獭出蛰后到冬眠前的月份,夏秋季较多。 三、人感染鼠疫菌的主要途径也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肺鼠疫病人传播。 四、在鼠疫流行季节内,鼠疫疫源地的居民,或1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修订后的《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新修订的预案分为总则、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监测与预警、信息管理与报告、鼠疫疫情的分级反应、应急反应等级的确认、应急反应的终止及评估、保障措施等内容。预案确立了鼠疫疫情应急处理的工作原则。要求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市)四级鼠疫监测体系,完善国家鼠疫防治信息管理系统。 新预案的主要特点是:一、根据鼠疫发生地...
卫生部近日印发《全国鼠疫防治“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旨在切实做好全国鼠疫防治工作,有效控制鼠疫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规划提出》,“十一五”鼠疫防治工作以西部大开发地区和华北地区为重点,加强鼠疫防治队伍建设;扩大动物鼠疫监测和控制范围;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监测水平;查明重点地区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地区鼠疫疫源;充分利用“鼠疫防治管理信息...
卫生部近日印发《全国鼠疫监测方案》,以通过主动监测,系统收集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的相关信息,尽早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与流行,掌握疫情的动态和趋势,为鼠疫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该方案包括监测目的,人间鼠疫监测,动物鼠疫监测,监测系统的组成与职责,资料收集、分析、反馈,保证措施等六部分。方案要求,建立国家、省、地、县四级人间鼠疫监测网络;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一) 黄鼠(含达乌尔、阿拉善、长尾黄鼠,下同) 疫源地监测时间4-9月;流动监测点范围2 500ha,固定监测点范围10 000 ha;以地貌、植被、黄鼠数量三项指标划分生境,绘制1:10 000比例尺生境分布图。按各类生境面积0.5%比例分层抽样,4月与7月以一日一公顷弓形夹法各监测一次黄鼠数量;体蚤抽样每旬至少检活黄鼠体20只;动物检菌固定点检300-500只,蚤类检菌90组以上;血清学检测血清占预测鼠数不少于8%。 (二) 旱...
全文下载:全国鼠疫监测方案(2005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