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疽和类鼻疽
当前位置:首页 > 疾控应急 > 传染病 > 其他传染病 > 鼻疽和类鼻疽 > 类鼻疽
类鼻疽
  • 专家介绍对付类鼻疽(泥土病)的最佳方法2005-08-24

      泥土病的学名为类鼻疽(melioidosis,英文俗称soil disease)是由一种常在地表水和泥中发现的细菌所引起的疾病,特别喜欢生长在热带国家的潮湿土壤中,像水稻田和烂泥。因此,泥土病传染的地带主要是热带国家,例如东南亚、澳洲的北部和北美洲的南部。   类鼻疽常见于东南亚,病例主要集中于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北部也是流行区。专家介绍绵羊、山羊、马、猪、牛、狗、猫等动物同样带有类鼻疽并且可以传播给人...

  • 概述2005-08-02

      类鼻疽杆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是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泥土中的腐生菌,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过程中通过皮肤粘膜感染引起类鼻疽病(Melioidosis) 。类鼻疽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有运动性的短杆菌。1912 年,Whitmore 从仰光38 例类似鼻疽的病人中分离获得,3 年后将其归入假单胞菌属( Pseu2domonas) 。90 年代初日本学者将该菌重新分类,将原假单胞菌属中的DNA 群Ⅱ中的几个种列入一个新属Burkholderia,   自从本世纪初发...

  • 储存宿主2005-08-02

      类鼻菌假单孢菌侵袭动物的范围极其广泛。野鼠、家鼠、豚鼠、兔、猫、狗、绵羊、猪、野山羊、家山羊、牛、马非人灵长类,骆驼、树袋鼠和鹦鹉都可以自然感染。家畜中以猪和羊易感。细菌可随感染动物的迁移而扩散,并污染环境,形成新的疫源地。

  • 传播途径2005-08-02

    人主要经伤口或呼吸道感染,引起急性和慢性疾患。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如不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病死率很高。

  • 潜伏期和传染期2005-08-02

      潜伏期通常为3~4天,但有的长达数年。   在传染期期间,患者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1、急性败血型 细菌随血行散布到肺、肝、脾、肾、淋巴结、脑、骨、前列腺、皮下等器官组织,形成多发性脓肿。常伴有肺炎、肾衰竭、脑膜炎以及皮下脓肿等症,病死率可高达90%,即使使用抗生素治疗,仍有30%死亡。2、亚急性型 感染常局限于1~2个组织器官,常见有肺炎、肺脓肿、脓胸、肺肉芽肿、肾盂肾炎、前列腺炎、肝、脾脓肿、...

  • 易感性及抵抗力2005-08-02

      许多种动物对本菌易感。值得指出的是,气候、土壤和土地利用三者结合在一起可能构成类鼻疽自然疫源地的特殊的植物群落病(phytocoenosis)。本菌对多种抗生素有天然耐药性。

  • 控制措施2005-08-02

     目前尚无有效的菌苗。灭活的类鼻疽菌苗不能使动物产生免疫力。随着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有可能将类鼻疽扩散开来。因此,对来自疫区的动物要进行检测。加强个人防护。人患本病时,应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死者和动物的尸体要做适当的卫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