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疾控局指导,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制作了丙肝防治系列科普动画
由国家疾控局指导,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制作了丙肝防治系列科普动画
由国家疾控局指导,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制作了丙肝防治系列科普动画
重要事实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该病毒可造成急、慢性肝炎性感染,其严重程度从持续几周的轻微病症到终身存在的严重疾病。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血液传播病毒,最常见感染方式为不安全注射做法;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器械的消毒不够彻底;以及输入没有经过筛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全球有1.3亿至1.5亿人患有慢性丙肝感染。 大量慢性感染者会出现肝硬化或者肝癌。 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
【概述】丙型肝炎是一种由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简称丙肝)所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感染丙肝病毒后,部分人会出现急性肝炎的症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25-30年后,有5%-25%的人会发生肝硬化,部分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 【主要症状】感染丙肝病毒后,部分人会出现急性肝炎的症状,主要为乏力,食欲不振,肝脏肿大和叩击痛,还有的出现黄疸。 部分人会出现急性肝炎的症状,主要为乏力,食欲不振,肝脏肿大和叩击痛,还有的出现黄疸...
丙型肝炎病毒为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分类属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存在于感染者肝细胞,血清中白细胞和血浆内,感染者血浆内病毒量比乙型肝炎感染者低。丙型肝炎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虽然不强,但由于其存在环境的特殊性,污染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及血液制品极易造成病毒扩散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后,除免疫杀伤作用引起肝脏炎症外病毒本身的基因产物对肝细胞也有直接致病变作用,丙型肝炎感染后易造成慢性感染,病毒的核心...
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十分相似,主要为乏力,食欲不振,肝脏肿大和叩击痛,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生化检验患者转氨酶明显升高,血胆红素异常,免疫学检验可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及病毒RNA。
1.急性丙型肝炎: 1)有血制品及血液使用接触史,不洁注射史。 2)症状体征有明显乏力,食欲不振,肝脏肿大,叩击痛。 3)血清转氨酶异常,胆红素异常。 4)血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病毒RNA阳性。 2.慢性丙型肝炎: 1)有输血,使用血液制品历史,HC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 2)长期饮食不振,肝脾肿大,叩击痛。 3)血清转氨酶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 4)排除乙肝感染,血清...
1.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食欲不振者进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慢性期适当补充高蛋白食物,切忌饮酒。 3.药物治疗,抗病毒治疗应选用化学药物与干扰素相结合的方法,早期治疗效果较好,适当采用保肝药物,改善肝功能,防止纤维化。 4.对重型肝炎,应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相结合,阻止肝细胞坏死,改善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的综合措施。
1.全国肝炎监测系统。我国现有的传染病监测网已包括丙型肝炎的监测和报告。 2.由于病原学研究的进展,丙型肝炎的感染已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好,操作简单的检验方法为疾病的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1.预防措施: 1)丙型肝炎的预防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由于丙型肝炎目前在我国主要发生在献血员和注射吸毒人群之中,通过宣传教育改变其行为方式,同时大力宣传义务献血法。对于控制丙型肝炎有重要意义。 2)丙型肝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预防接种。 2.丙型肝炎病人一般无需特殊的隔离,对于接触者应给予宣传教育。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 3.流行期预防措施:丙型肝炎流行时,切断传播途径是最行之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