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当前位置:首页 > 疾控应急 > 传染病 > 乙类传染病 > 病毒性肝炎 > 戊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
  • 戊型肝炎实况报道2015-07-22

    第280号 2014年6月   重要事实   全球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感染戊型肝炎,300多万急性戊肝病例,5.66万例与戊肝有关的死亡。   戊肝一般具有自限性,但可能发展成暴发性肝炎(急性肝衰竭)。   戊肝病毒一般通过粪口途径,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传播。   戊肝在全世界都有发现,但流行率最高的地区是东亚和南亚。   中国生产和批准了全球第一个预防戊肝的疫苗,但目前此疫苗还未供应全球市场。   戊肝是一种由戊肝病...

  • 病原学2005-06-30

    戊型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戊型肝炎病毒为无包膜球形颗粒,是一种正链RNA病毒,病毒的基因有3个读码框架,翻译三个基因产物,其中第二读码框架(ORF2)和第三读码框架(ORF3)为病毒结构蛋白,戊型肝炎病毒从毒粒的表面结构来看,与杯状病毒科相似,戊型肝炎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加热灭活病毒比较容易,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自消化道大量排出病毒,病毒在肠道碱性环境中稳定,污染水源,食物后造成大面积暴发流行。

  • 临床表现2005-06-30

    戊型肝炎病人感染初期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发热黄疸。有时伴有呕吐腹泻,体症主要有肝脾肿大,肝区压痛,叩击痛,其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生化检验可见胆红素异常,转氨酶异常,血清学检验戊型肝炎IgM抗体阳性,恢复期IgG抗体升高。

  • 诊断标准2005-06-30

    戊型肝炎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实验检查综合诊断。确诊则以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查的结果为准。   1.急性戊型肝炎的诊断:(黄疸型/无黄疸型)   1)病人接触史或高发区居留史:发病前2-6周内接触过肝炎病人或饮用过被污染的水、外出用餐、到过戊肝高发区和流行区。   2)持续一周以上乏力,食欲减退或其它消化道症状,肝肿大,伴叩击痛。   3)血清转氨酶明显升。   4)血清病原学检验排除急性甲、乙...

  • 治疗原则2005-06-30

    1.急性戊型肝炎为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主要用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   2.重型戊型肝炎要加强对病人的监护,密切观察病情。采取延缓肝细胞继续坏死。促进细胞再生,改善微循环等措施。预防各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脑水肿,大出血,肾功能不全,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腹水,低血糖并加强支持疗法。

  • 监测2005-06-30

    1.全国传染病报告系统,疾病监测网点对其进行常规监测,各级医务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病例报告。   2.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已经建立,大力推广。抗HEV-IgM的检测可明确戊型肝炎新发病例及其消涨。

  • 控制措施2005-06-30

    1.预防措施: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切断传播途径。   2.对病人要实施隔离,从发病日起隔离三周,对其排出的粪便,分泌物要做好消毒;对接触者要严密观察45天,进行ALT和尿胆红素检查。流行期间要做好消毒工作,管好饮用水源,不饮生水。注意饮食卫生,消灭苍蝇。对流行区的病人要给予支持疗法,防止重型肝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