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当前位置:首页 > 疾控应急 > 传染病 > 乙类传染病 > 病毒性肝炎 >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 病毒性肝炎防治要点请记住!2018-07-27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肝炎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一般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病程复杂,迁延成慢性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急性期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慢性感染者可症状轻微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   1.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乙肝和丙肝经血液、...

  • 乙型肝炎实况报道2015-07-22

    重要事实   乙型肝炎是一种损害肝脏的病毒感染,可造成急性或慢性疾病。   病毒通过受感染者的血液或其它体液传播。   每年约有78万人死于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影响卫生工作者的一大职业危害。   乙型肝炎可通过接种现有的安全有效的疫苗加以预防。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可能威胁生命的肝脏感染。它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卫生问题。它可造成慢性肝病和慢性感染,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   2....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3-01-06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进一步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本《指南》。其中推荐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 个级别5 个等次[1] ,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

  • 乙型肝炎2013-01-06

    关键信息   乙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引起肝脏损害,造成急性和慢性疾病。   病毒的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传染,而不是日常接触。   儿童早期感染后,约25%在成年时会发展成为慢性感染,并最终死于肝癌或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对卫生工作者是一个重要的职业危害。   乙型肝炎可以通过安全、有效的疫苗来预防。   现况   中国估计有9300万人已经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治疗  ...

  • 中国乙肝防控策略和工作进展2013-01-06

      一、乙型肝炎危害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后最大的危害是导致慢性病毒携带,部分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甚至癌变,其中新生儿携带乙肝病毒九成会转为慢性乙肝,儿童约为三成,成年人这一比例则低于10%。   我国曾是乙肝高感染率的国家,1992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达60%,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75%,全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人。由于乙肝病毒感染率高,成为影响我国群众身体健康...

  • 乙肝疾病概述2012-12-10

      【概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感染乙肝病毒后,容易形成慢性感染状态,对肝脏造成持续性损伤。   【主要症状】大部分的人感染乙肝病毒之后,不会出现临床症状,以隐性感染为主。有一部分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比如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公众预防要点】   (1)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措施,要按照0、1、6月龄免疫程序全程接种3针;   (2)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接种越早,效果越好;  ...

  • 消除麻疹 控制乙肝 你我共参与2010-04-26

      卫生部 世界卫生组织 联合新闻发布会发布词之一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二日)   今年4月25日是第25个“全国预防接种日”,卫生部决定于2010年4月19日—25日期间开展以“消除麻疹,控制乙肝,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   预防接种是我国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卫生工作之一。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接种疫苗,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3亿多人,减少死亡4...

  • 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2006-09-25

    一、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   二、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四、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   五、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

  • 病原2005-06-29

      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有包膜,病毒颗粒为直径42nm的圆球形。在病毒感染者的外周血中还有直径22nm 的圆形和管形颗粒。这种颗粒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没有核酸,无传染性。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有四个基因翻译产物,分别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X抗原(HBxAg)和DNA多聚酶。HBsAg为病毒的外膜蛋白,HBcAg为病毒的核心蛋白,x蛋白为基因调节蛋白,具有增强基因表达的功能,是乙肝病毒导致肝...

  • 临床表现2005-06-29

    乙型肝炎起病隐匿,主要症状为全身乏力、疲乏、厌食、腹部不适、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症状,无黄疸或轻度黄疸,检查可发现肝肿大,压痛、脾肿大、少数病人有肝区疼痛。

  • 诊断标准2005-06-29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诊断的依据除病人症状,体征外,须根据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检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诊断。   1.急性型肝炎   1)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   2)症状: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3)体征:A. 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B. 皮肤,巩膜黄染。   4...

  • 治疗原则2005-06-29

    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多样,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病期区别对待   1.休息:急性乙肝早期应卧床休息,慢性乙肝适当休息,病情好转注意动静结合,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但要避免过劳。   2.饮食:急性乙肝急性期宜进食易消化,含丰富维生素的清淡饮食,慢性乙肝病情反复不愈,宜进食高蛋白饮食。   3.药物治疗   1)急性乙肝:大多呈自限性经过,各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中西药物进行的对症,退黄利胆为主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