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二零零三年三月底,有大批淘大花园居民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为了找出这大规模疫潮的原因,卫生署联同其它八个政府部门(这些机构包括机电工程署、环境保护署、屋宇署、食物环境卫生署、水务署、渠务署、香港警务处和政府化验所)。展开详细调查,该调查涵盖流行病理,环境,公共卫生, 屋宇设计及公用设施等内容, 主要结果如下。 流行病学调查 2. 此次事件的源头病人(是次疫潮的首宗个案)是一...
根据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或称“非典型肺炎”,自2002年11月中起在邻近地区发生并迅速扩展,而至当前本澳尚未发现个案的情况,并遵照上级指示,制定本方案,简列在澳门可能出现的6种情境及相应的应变行动,使能更好地准备和情境出现时指导工作的落实。 本方案经上级审核修正后,宜及早提交政界及传媒,使社区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每一阶段应采取的措施形成共同的认识,同心协力,对抗疫症。 本方案应按...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到医院或其它现场进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时应遵循以下防护原则: 一、一级防护 (一) 一级防护适用于下列情况 1、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 2、对医学观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 3、对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其它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 (二)防护要求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为确保生物安全,防止实验人员感染和污染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对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的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实验室分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实验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感染小动物实验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感染大动物实验室。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实验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实验室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33-2002)《...
第一条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法定管理传染病,其病原体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毒种的保存、使用以及感染动物模型建立实行申请、审定制度。未经国家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和动物模型从事研究活动。 第三条 分离出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和建立的动物模型要按规定要求登记、上报和核准。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接触病人分泌物传播,医院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根据前一阶段防治工作经验,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基本要求 1、医务人员要加强学习,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时发现病人;要学习、掌握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知识和措施。 2、医院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发生及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它是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并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1、流行病学史 1.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1.2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
符合下列标准中的1条即可诊断为重症“非典型肺炎”: 一、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 二、低氧血症,在吸氧3-5升/分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50%。 四、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五、具有严重基础性疾病或合并其他感染或年龄>50岁。
一、监测病情变化。多数病人在发病后14天内都可能属于进展期,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症状、体温、呼吸频率、SpO2或动脉血气分析,血象、胸片(早期复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3天),心、肝、肾功能等。 二、一般性和对症治疗 1、卧床休息,避免劳累、用力。 2、避免剧烈咳嗽,咳嗽剧烈者给予镇咳;咳痰者给予祛痰药。 3、发热超过38.5℃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儿童忌用阿司匹林...
同时具备下列3个条件: 一、体温正常7天以上; 二、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 三、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