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当前位置:首页 > 疾控应急 > 传染病 > 乙类传染病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技术文件
技术文件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修改说明2005-07-07

      为更好地指导各地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在总结了广东、北京等地诊断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经验,广泛征求了医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部对4月14日下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进行了修订。考虑到随着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认识的深入和诊断治疗经验的增加,可能对诊断标准继续修改,因此修订后的标准仍试行。此修改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流行病学史中1.2发病前两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

  • 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性消毒措施指引(2003年5月)2005-07-07

    为指导、规范公共场所、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预防性消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公共场所和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员聚集性活动场所进行传播,特制定本方案。   一、经常性消毒措施指引   1、公共场所、学校和托幼机构应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2、应保证空调系统的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要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调时应关闭回风通道。   3、对地面、墙壁、电梯等表面定...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2005-07-07

    一、目的   流行病学调查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关键措施和重要工作环节。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指导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其主要目的是:   1.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2.追踪和管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3.掌握疫情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为疫情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提供数据;   4.监测和评价疫情预防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发现疫情控制工作的薄弱...

  • 公众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导原则2005-07-07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生活、工作场所通风;注意个人卫生。   其他有效措施:   1、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   2、用肥皂和自来水(流动的水)洗手。   在部分场合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人群密度高或不通风的场所内戴口罩(12-16层)。   尚未肯定预防效果的措施:   1、服用中、西药物;   2、室内使用熏香;   3、使用干扰素喷喉、鼻。   无预防效果的措施:   1、露天场所戴口罩;   2、以注射方...

  •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2003年5月)2005-07-07

    1.地面、墙壁、门窗:用0.3%~0.5% 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500 mg/L~1000 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 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