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国内疾病流行情况 风疹为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2004年开始有全国监测数据。2004~2020年全国年报告风疹发病数介于1,605~120,354例之间,发病率介于0.12/10万~9.11/10万之间,2008年为10年来发病高峰年份。2011年以来,全国风疹报告发病水平逐年降低,2017年达到历史最低,但2018年显著回升,且发病年龄组以10~19岁学生人群为主。2020年,风疹发病水平较2019年显著下降,报告发病率0.16/10万。 风疹全年均可发...
风疹(rubella)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全身性皮疹、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感染,造成发育迟滞和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导致出生缺陷,即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 l 传染源 风疹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及CRS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l 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污染了患者粪便及尿的食具、衣物及生活用品等发生接触感染;通过胎...
l 病原体特点 风疹病毒为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的唯一成员,为RNA病毒,呈不规则球形,表面有包膜。风疹病毒有3~8种结构蛋白,以衣壳蛋白C、外膜蛋白E1及E2为主要成分。风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风疹病毒的重要宿主,许多野生动物及实验动物亦能感染风疹病毒。风疹病毒接种绿猴肾细胞后能在细胞中繁殖,但不会出现病变,此外亦能在兔肾、乳田鼠肾及兔角膜细胞等细胞中生长,病毒体能凝集鸡、鸽、鹅及人O型红细胞。...
l 临床表现 风疹前驱期一般为1~2天,症状轻或无明显症状。儿童前驱期多不明显,最早出现的是皮疹。在青少年及成人有1~5天的前驱期症状,表现为1~2天的低热、头痛等。通常于发热第1天或第2天即出现皮疹。皮疹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为小的淡红色斑丘疹,为充血性。先出现于面部,后颈部,再由躯干到达四肢。皮疹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心及足心大都无疹,皮疹似麻疹,融合后似猩红热,皮疹可持续1~5天,典型皮疹持续3天...
l 疫苗工艺和种类 目前风疹疫苗只有减毒活疫苗一种。国际上大多数批准使用的风疹减毒活疫苗是基于RA27/3毒株在人二倍体细胞上增殖、减毒制备而成。其他减毒株包括Takahashi、Matsuura和TO-336株(主要在日本使用)和BRD-2株(中国使用)。 风疹单价疫苗以及与其他疫苗病毒的联合疫苗均可用。现有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联合减...
1. 控制传染源:主要是隔离患者,皮疹出现后隔离5日即可。 2. 切断传播途径:本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流行期间,应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少到公共场所等。 3. 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期间,接触患者后,用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可使症状减轻,但不能制止感染。由于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传染给胎儿而造成严重后果,建议没有患过风疹的育龄妇女接种风疹疫苗。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