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控应急 > 免疫规划 > 疾病专题 > 病毒性传染病 > 风疹
病原体及致病机理
时间:2021-12-06 字体:

  l 病原体特点 

  风疹病毒为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的唯一成员,为RNA病毒,呈不规则球形,表面有包膜。风疹病毒有38种结构蛋白,以衣壳蛋白C、外膜蛋白E1E2为主要成分。风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风疹病毒的重要宿主,许多野生动物及实验动物亦能感染风疹病毒。风疹病毒接种绿猴肾细胞后能在细胞中繁殖,但不会出现病变,此外亦能在兔肾、乳田鼠肾及兔角膜细胞等细胞中生长,病毒体能凝集鸡、鸽、鹅及人O型红细胞。 

  风疹病毒不耐热,56℃ 30分钟即可灭活大部分活性。对有机溶剂敏感,如1:4000甲醛37℃ 1小时可使病毒灭活,紫外线可灭活病毒,而不破坏其抗原性。 

  l 致病机理 

  风疹病毒侵入上呼吸道后先在局部粘膜,继之在颈部、颏下及耳后淋巴结增殖,此时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然后进入血流导致病毒血症,病毒通过白细胞到达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复制后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病毒可经血流到达皮肤,导致皮疹;到达结膜,可导致轻度结膜炎;到达关节部位,可导致关节炎;偶可达到脑组织导致脑炎。一般来讲,上述后天性风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器官损害普遍较轻。 

  CRS的病理改变视孕妇感染时的孕期和胎龄、病毒侵犯胎儿的不同脏器而有所不同。神经系统受损的可表现为小头畸形、脑膜炎、听力损伤等;眼部病理改变有白内障、小眼球及视网膜炎等;心脏病理改变可表现为心肌坏死、先天性心脏病等。 

文件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