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临床表现
典型麻疹的临床经过可分为以下几期:前驱期3~4天,发热,体温达39~40℃,发热2~3天后,口腔颊粘膜粗糙,上有数量不等周围可见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麻疹粘膜斑(柯氏斑),上下唇粘膜也可见到;出疹期多在发热2~4天后出现,持续3~5天,自耳后、发际、前额开始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红色,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全身症状加重;若无并发症,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进入恢复期,皮疹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色变暗、脱屑,1~2周消退,同时体温下降至正常。无并发症者病程10~14天。
根据侵入麻疹病毒毒力强弱、侵入数量、患者年龄及免疫状况不同等因素,除典型麻疹外,亦可有其他非典型的临床表现,如轻型麻疹、重型麻疹、非典型麻疹综合征、无皮疹型麻疹等。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支气管肺炎,发生率约10%。其他并发症有喉炎、中耳炎、脑炎等。
麻疹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护理及防治并发症。
l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予以诊断,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排除病例。实验室检测包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IgM抗体检测,以及病毒分离、RT-PCR检测麻疹病毒RNA等病原学检测。
在流行期间有麻疹接触史而未患过本病的儿童,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者,应考虑麻疹的可能,若病程中出现麻疹粘膜斑及典型皮疹者诊断可基本确立,恢复期出现色素沉着及糠麸样皮肤脱屑亦可作为诊断依据。在致力于消除麻疹的现阶段,所有疑似病例均应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麻疹应与风疹、猩红热、幼儿急疹等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
l 自然感染后的免疫力
自然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