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控应急 > 免疫规划 > 疾病专题 > 病毒性传染病 > 乙脑
病原体及致病机理
时间:2021-12-07 字体:

  l 病原体特点 

  乙脑病毒直径15-22nm,呈球形,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外有脂蛋白包膜及含糖蛋白的表面突出物,该突起中有血凝素(hemagglutinin)。乙脑病毒RNA序列已全部测定,全长10976个核苷酸,仅含一个开放读码框。基因组的5' 端编码病毒三种结构蛋白(structural proteins),分别为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及M蛋白,3' 端编码7种非结构蛋白(nn-structural proteinsNS)。其中E蛋白是乙脑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具有特异性中和、血凝功能抗原的表位位点。多项动物实验研究表明E蛋白基因与乙脑病毒的毒力相关联,单个氨基酸的变异就可能导致病毒的神经毒力(neurovirulence)及嗜神经性(neurotropic)丧失。 

  l 致病机理 

  人被带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后,乙脑病毒进入人体,经皮肤毛细血管或淋巴管至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随后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并侵人血管内膜及各靶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肝、心、肺、肾等引起全身各器官的病变,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突出,表现为脑炎。乙脑病毒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致病的严重性,一方面可能与感染病毒的数量与毒力有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和其他防御功能。如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应激免疫力强时感染后只发生短暂的病毒血症,病毒迅速被清除,不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仅引起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并可获得免疫力。但机体免疫力低下时,乙脑病毒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 

文件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