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国内疾病流行情况
全球有24个国家存在乙脑病毒传播风险,我国是其中之一。目前除新疆、西藏和青海外,我国其他地区均存在乙脑病毒传播风险。流行季节主要在每年的5-10月,发病高峰通常出现在7-9月。南方地区7-8月达到峰值,北方地区8-9月达到峰值。
随着乙脑疫苗的应用、将其纳入扩大免疫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及卫生条件改善等,我国乙脑的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绩,年发病率由20世纪60-70年代的0.78/10万-20.95/10万降至2014-2018年的0.046/10万-0.13/10万;<15岁儿童发病率持续下降,2019年<15岁儿童发病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0.08/10万)。2016-2018年,我国≥40岁成人发病上升,其中2018年发病率最高,达0.18/10万,2019年降至0.02/10万。
近年来,部分既往乙脑低流行的北方地区出现了以成人为主的乙脑流行,分析原因为北方低流行地区此前未接种疫苗也未获自然感染的部分成人处于易感状态,若当地气候、降水以及猪、牛等家畜饲养环境因素变化形成了有利于乙脑病毒虫媒传播的条件,则这部分易感成人被携带病毒的库蚊(主要为三带喙库蚊)叮咬即可能罹患乙脑。
l 国际疾病流行情况
乙脑病毒感染普遍发生在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北至西伯利亚沿海,南到澳大利亚南部,西至巴基斯坦西部,东达塞班岛。在全球,乙脑病例主要为10岁以下儿童,其中2-6岁组发病率最高。在20世纪上半叶,乙脑主要在亚洲温带地区,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常年暴发。直到1966年,乙脑每年都在日本造成数以千计的病例,特别是夏季的集中暴发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韩国,1949年记录了5616 例病例和2729 例死亡,从那时起,每两年或三年都会出现一次大流行,并在1958年出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6897起乙型脑炎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