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食欲减退、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同时伴有全身其他症状,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l 传染源 凡是血液中可以检测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特别是HBV DNA阳性者),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相关肝硬...
l 病原体特点 HBV是一种直径为42nm的有包膜的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由外膜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外膜厚27nm,由蛋白质和膜脂质组成,称作HBsAg。HBV主要有adw、ayw、adr和ayr四个血清型,各亚型之间临床症状没有差异,因为拥有共同的决定簇a,针对一种亚型产生的保护作用,也对其它亚型具有保护力。HBV至少有9个基因型(A~I),我国以B型和C型为主。 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它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以及...
l 国内疾病流行情况 我国曾是HBV感染高流行区,1979~1980年和1992年两次全国病毒性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人群HBsAg流行率分别为8.83%、9.75%,估算我国有将近1.2亿人为HBV 携带者。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1~59岁人群HBsAg流行率为7.18%,由高流行区转为中流行区,儿童HBV 感染率明显下降, 1~4岁HBsAg流行率为0.96%,5~14岁为2.42%,15~19岁为5.4%,而成人的HBsAg 流行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
l 临床表现 按照感染HBV后的疾病进程,临床诊断可以分为HBsAg携带者、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以及肝硬化、肝癌等。 ①HBsAg携带者 指血清HBsAg阳性>6个月,血清HBV-DNA可检出,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间隔3个月)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在正常范围,且无慢性肝炎的体征如肝掌、蜘蛛痣、脾肿大等。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改变。 ②急性乙肝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
l 疫苗工艺和种类 目前,全球使用的乙肝疫苗均为重组蛋白疫苗。我国现用乙肝疫苗分别采用酿酒酵母、汉逊酵母和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表达系统,在体外表达S蛋白(HBsAg),辅以氢氧化铝佐剂制备而成,主要剂型包括10μg、20μg和60μg。 l 免疫策略 1992 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在全国推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2002年,将乙肝疫苗正式纳入计划免疫,对所有适龄儿童免费提供乙肝疫苗,允许...
1. 病人管理:HBV感染者无需采取特别的隔离措施,只需采取防止暴露于血液及体液的通用防范性措施,如对血液或感染性体液污染了的器具进行随时消毒。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管理、医源性感染控制、以及对理发、美容、修脚等有可能发生经血传播乙肝的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等。 3.暴露后预防:如发生经皮肤(例如针刺)或粘膜接触可能含HBV的血液后,及时采取暴露后预防措施,包括HBIG和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