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控应急 > 免疫规划 > 疾病专题 > 病毒性传染病 > 乙型肝炎
疾病概况
时间:2021-12-07 字体: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食欲减退、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同时伴有全身其他症状,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l 传染源 

  凡是血液中可以检测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特别是HBV DNA阳性者),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是传染源。 

  l 传播途径 

  HBV主要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传播、产程传播和产后传播)、血液传播(如被HBV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等)、性接触传播(与HBV阳性者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等。 

  l 潜伏期 

  潜伏期通常为45180天,平均6090天。 

  l 易感人群 

  人群对HBV普遍易感。婴幼儿因免疫系统不够完善,感染后极易转为慢性HBV携带者,成年后发生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增加。此外,由于某些特殊人群暴露乙肝的风险较高,比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性行为者或有多个性伴侣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相比于普通人群其感染的风险更高。 

文件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