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控应急 > 免疫规划 > 疾病专题 > 病毒性传染病 > 脊髓灰质炎
临床特征和诊断
时间:2021-12-01 字体:

l 临床表现

多数人感染脊灰病毒后表现为无症状,约25%的感染者可出现短暂的轻微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和咽喉疼痛。少数具有这些轻微症状的个体(约4%)会出现脑膜刺激征,伴随颈部僵硬、严重头痛,以及四肢、背部和颈部疼痛,提示有无菌性脑膜炎(非麻痹型脊灰)。此类脊灰持续210天,几乎所有病例均可完全康复。当脊灰病毒通过周围或颅神经轴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在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中复制时可引起麻痹型脊灰。麻痹型脊灰的发生比例随着血清型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5岁以下儿童中低于1%的感染者出现麻痹型脊灰。受其影响的肌肉可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麻痹,具体取决于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程度和范围。在极少病例中,脊灰病毒可破坏延髓细胞,导致呼吸麻痹和死亡。

麻痹型脊灰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四肢(尤其是下肢)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通常不对称,但无感觉障碍。持久性麻痹和由此产生的畸形是脊灰常见后遗症。儿童中麻痹型病例的病死率为5%10%,青少年和成人为15%30%,主要与延髓受累有关。25%50%的病例可在最初的麻痹康复1530年后发生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症状包括急性或加重性肌无力、肌肉疼痛和疲劳。

尚无针对脊灰的特异性药物。主要采用急性期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对呼吸肌麻痹病人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可通过物理疗法和矫形来减轻神经肌肉后遗症。

l 诊断

脊灰临床上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组织分离病毒和血清学检测等。麻痹型脊灰的诊断依据临床病程、病毒学检测和症状发生后60天是否残留神经系统损害。从粪便标本中分离脊灰病毒的病毒学诊断特异度最高,是诊断的金标准,麻痹后14天内采集双份粪便标本进行分离,病毒分离率较高。

l 自然感染后的免疫力

自然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文件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