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棒状杆菌(Coryne- bacterium diphtheriae)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白喉可分为呼吸道白喉(包括咽、喉、鼻白喉等,其中咽白喉占全部白喉的 80%)和其他部位白喉(如皮肤、眼结膜、耳、外阴、新生儿脐部、食管等处白喉等)。呼吸道白喉临床特征和表现包括咽、喉等局部假膜形成及白喉外毒素所致的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及周围神经麻痹;其他部位白喉均有局部炎症、假膜形成,全...
l 病原体特点 白喉棒状杆菌为革兰阳性细菌,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鼓槌状,形态常呈多样化,不运动、无假膜、不产生芽膜。菌体内有浓染的颗粒,称为异染颗粒,是白喉棒状杆菌形态学诊断的重要依据。白喉棒状杆菌在血培养基中生长旺盛。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4℃~37℃。 l 致病机理 白喉棒状杆菌的侵袭力较弱,通常不侵入深部组织及血流,偶可到达局部淋巴结。白喉棒状杆菌进入上呼吸道黏膜后,若...
l 国内疾病流行情况 我国20世纪50~60年代白喉年报告发病率为10/10万~20/10万。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免疫以后,白喉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流行范围逐步缩小。2000年以来,仅个别省份报告散发病例,其中2003年报告6例,2004~2006 年每年报告0-2例,2007~2019年无白喉病例报告。 历史上,我国各地均有白喉发生、白喉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白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季发病较多,夏季较少。...
l 疫苗工艺和种类 目前中国使用的预防白喉的疫苗包括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P-Hib)、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TaP-IPV//Hib)和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四种。 1. DTaP:由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共纯化工艺)、白喉类毒素原液及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l 临床表现 白喉棒状杆菌释放的特异性细胞毒素可引起特征性的损害,即不对称周边炎性的假膜。根据假膜所在部位及中毒症状轻重,分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以及其他部位的白喉。常并发心肌炎、周围神经麻痹、支气管肺炎等。其中白喉毒素可导致严重全身性中毒症状,发热、气促、口唇紫绀、脉细而快、心律失常等。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白喉特异性治疗药物是白喉抗毒素,能中和局部病灶和血循环中的游离外毒素...
1.隔离治疗病人 白喉病例经抗生素规范治疗48小时后即不具备传染性,但病人仍需要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咽拭子2次(间隔24小时)细菌培养阴性后方可出院;无培养条件时,应隔离到症状消失后14天。疑似病人也需要住院隔离观察。 2.医学观察 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无症状和鼻咽液培养阴性者,方可解除医学观察;发现病人及带菌者,应及早隔离治疗。集体单位儿童和学生的密切接触者要医学观察7天,在此期间不得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