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控应急 > 免疫规划 > 疾病专题 > 细菌性传染病 > 白喉
临床特征和诊断
时间:2021-12-07 字体:

  l 临床表现

  白喉棒状杆菌释放的特异性细胞毒素可引起特征性的损害,即不对称周边炎性的假膜。根据假膜所在部位及中毒症状轻重,分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以及其他部位的白喉。常并发心肌炎、周围神经麻痹、支气管肺炎等。其中白喉毒素可导致严重全身性中毒症状,发热、气促、口唇紫绀、脉细而快、心律失常等。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白喉特异性治疗药物是白喉抗毒素,能中和局部病灶和血循环中的游离外毒素,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抗生素对外毒素引起的病变不起作用,但可限制细菌的增长和缩短临床症状消失后带菌的持续时间。

  l 诊断

  白喉临床上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若发现患者出现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或其他部位的白喉症状后,同时在实验室检查中发现白喉杆菌分离培养阳性并证明能产生外毒素,或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四倍以上增长,即可确诊。

  l 自然感染后的免疫力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偶有数次发病者。

文件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