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pertussis)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在疫苗大规模应用前,百日咳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也曾是全球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l 传染源 人是百日咳鲍特菌的唯一宿主,因此,百日咳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对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鲍特菌的父母或同胞是其最主要的传染源。 l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咳嗽、打喷嚏等将细菌播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带...
l 病原体特点 百日咳鲍特菌为无动力短小球杆菌,革兰染色阴性。百日咳鲍特菌的致病物质包括荚膜、菌毛及其产生的多种毒性因子。其中,荚膜有抗吞噬作用,菌毛有助于细菌黏附定植。毒性因子对其致病性和免疫反应非常重要,这些因子可大致分为毒素及黏附蛋白。包括:(1)毒素:主要有百日咳毒素(PT)、腺苷酸环化酶毒素(ACT)、气管细胞毒素(TCT)等;(2)黏附蛋白:丝状血凝素(FHA)、菌毛(FIM)、百日咳黏附素...
l 国内疾病流行情况 20世纪60~70年代百日咳年发病率100/10万~200/10万。1978年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接种百日咳疫苗,百日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2006-2013年,全国百日咳年报告病例数为3000例以下。近年,随临床医生对百日咳疾病认识的提高、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推广、全细胞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转换以及百日咳加强监测和专题研究工作等提高了百日咳监测能力,百日咳报告发病数上升,2017年突破万...
l 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通常见于未接种疫苗的10岁以下儿童初次感染时,也可能见于接种过疫苗的儿童和成人;以发作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高音调鸡鸣样哮吼声为特征。可分为以下三期: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病程时间可持续2-3个月。并发症往往是百日咳危及患儿生命的原因,包括支气管肺炎继发其他病原菌感染、肺不张、肺气肿及皮下气肿、百日咳脑病等。 非典型病例可能因年龄和距末次疫苗接种的时间而异,一...
l 疫苗工艺和种类 全球百日咳疫苗包括全细胞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其中,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根据工艺的不同又分为共纯化疫苗和组分疫苗。 全细胞百日咳疫苗是百日咳鲍特菌经灭活制备而成,含有杂质成分较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共纯化无细胞百日咳疫苗采用共纯化技术(如超速离心)自发酵产物中提取百日咳抗原。组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采用的是柱层析分别纯化工艺,可包括以下百日咳抗原的一种、两种、三种或五种,...
1. 病人管理:按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 接触者管理:核实所有接触者的免疫史,及时查漏补种。 3. 暴露后预防:百日咳暴露后应急免疫不能防止被感染,但如果暴露持续发生,需要对免疫史不全的3月龄-5周岁的儿童补种。综合判断病例传染性、暴露持续时间与强度、及与百日咳高危人群(如婴儿)接触的可能性来确定是否开展药物预防。 参考资料 [1] 李兰娟. 传染病学(第9版)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