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通常见于未接种疫苗的10岁以下儿童初次感染时,也可能见于接种过疫苗的儿童和成人;以发作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高音调鸡鸣样哮吼声为特征。可分为以下三期: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病程时间可持续2-3个月。并发症往往是百日咳危及患儿生命的原因,包括支气管肺炎继发其他病原菌感染、肺不张、肺气肿及皮下气肿、百日咳脑病等。
非典型病例可能因年龄和距末次疫苗接种的时间而异,一般出现在有百日咳病史或免疫接种史的儿童和成人,可能无症状,或者有轻微咳嗽但无任何典型特征。
l 诊断
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对百日咳做出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等。
尽管非特异的血常规检测对诊断百日咳意义不大,但对于无发热或低热伴咳嗽、考虑为初次百日咳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增加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百日咳鲍特菌分离培养的特异度最高,是病原学检测的金标准,咳嗽出现2周内采样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通过运用双靶标基因甚至多靶标基因,检出各目标基因循环值,以及使用合适的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等方法可优化PCR,提高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百日咳患者发病初期抗体水平升高,也适于采用血清学诊断方法。双份血清学检测是病原学确诊的重要手段,当临床怀疑百日咳时,如果第1份血清抗体未达到标准,应做第2份血清学检测。诊断百日咳应根据临床情况,结合不同病程阶段,综合使用不同检测方法。
l 自然感染后的免疫力
百日咳鲍特菌自然感染后可出现百日咳抗原(PT、FHA、PRN、FIM及整个微生物)相关抗体,自然感染后产生的免疫持久性为4~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