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病原体特点
百日咳鲍特菌为无动力短小球杆菌,革兰染色阴性。百日咳鲍特菌的致病物质包括荚膜、菌毛及其产生的多种毒性因子。其中,荚膜有抗吞噬作用,菌毛有助于细菌黏附定植。毒性因子对其致病性和免疫反应非常重要,这些因子可大致分为毒素及黏附蛋白。包括:(1)毒素:主要有百日咳毒素(PT)、腺苷酸环化酶毒素(ACT)、气管细胞毒素(TCT)等;(2)黏附蛋白:丝状血凝素(FHA)、菌毛(FIM)、百日咳黏附素(PRN)等。
l 致病机理
百日咳鲍特菌一般不入侵血液循环,只在局部地区释放各类毒素,损害局部组织并影响全身。百日咳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但其所表现的一系列症状,是由百日咳鲍特菌的各类抗原组分及毒素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百日咳鲍特菌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进入易感者呼吸道后,通过丝状血凝素、菌毛凝集原及黏附素的作用,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纤毛上,在纤毛上定植并繁殖形成菌落,产生毒性物质导致病理损伤。百日咳毒素亦可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的麻痹和细胞变性、坏死,影响上皮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