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传染病
当前位置:首页 > 疾控应急 > 免疫规划 > 疾病专题 > 细菌性传染病 > 流脑
流脑
  • 流行病学2021-12-07

      l 国内疾病流行情况   在流脑疫苗广泛应用前,我国是流脑高发国家,8-10年出现一次较大流行,发病率可达100/10万~500/10万。自1982年卫生部制定并实施以普遍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来,我国流脑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6-2020近5年每年报告病例数在55-118之间,报告发病率0.0039/10万-0.0086/10万,目前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流脑作为呼吸道传染病,有明显季节性特点,冬春季高发。各年龄组人群...

  • 疾病概况2021-12-0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属于我国40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属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 Nm)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发病主要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   l 传染源   人类是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的唯一自然宿主,带菌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10%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是Nm的无症状带菌者,这些Nm大部分是不...

  • 病原体及致病机理2021-12-07

      l 病原体特点   Nm是一种需氧革兰氏阴性双球菌。Nm外膜被一种多糖荚膜环绕,由于它有助于对抗噬菌体并使补体结合减弱,这种多糖荚膜是致病的必需物质。外膜蛋白和荚膜多糖组成了这种微生物的主要表面抗原。根据荚膜多糖的结构,脑膜炎奈瑟菌可分为A、B、C、X、Y、Z、E、W、L、H、I、K等12个血清群。侵袭性脑膜炎球菌性疾病主要由A、B、C、Y和W等5个血清群引起。   l 致病机理   Nm通过带菌者鼻咽的飞沫和分泌物而传...

  • 临床特征和诊断2021-12-07

      l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发热、头痛、呕吐,和(或)有脑膜刺激征,婴幼儿可见前囟隆起;重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或)感染中毒性休克;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斑),瘀斑可迅速扩大融合成片。   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情况下,侵袭性脑膜炎球菌性疾病的病死率仍可达9%-12%,脑膜炎球菌菌血症的病死率则高达40%以上。幸存者中20%以上患者伴有永久后遗症,如听力丧失,神经损害或肢体功能丧失等。   ...

  • 疫苗免疫预防2021-12-07

      l 疫苗工艺和种类   目前中国使用的流脑疫苗包括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 群流脑多糖疫苗,group A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V-A),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group A and 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V-AC),ACYW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YW 群流脑多糖疫苗,groups A,C,Y and W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MPV-ACYW4)和A群C群脑膜炎球...

  • 其他防控措施2021-12-07

      1. 病人管理:按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 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至少7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辖区出现首例流脑病例时,对密切接触者在其预防性服药前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发病迹象(发热),立即送诊。此外,还应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服药。   3. 应急接种:根据流脑病例实验室诊断、人群免疫监测和菌群监测等结果,选择疫苗的种类并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