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传染病
当前位置:首页 > 疾控应急 > 免疫规划 > 疾病专题 > 细菌性传染病 > 破伤风
破伤风
  • 疾病概况2021-12-07

      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杆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并产生嗜神经外毒素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全身肌肉强制性痉挛为特点。破伤风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病。重症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和新生儿,在没有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极高。   l 传播途径   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通常由广泛存在于泥土中的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所致。   l 传染性   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是疫苗可预防...

  • 病原体及致病机理2021-12-07

      l 病原体特点   破伤风杆菌属厌氧芽孢杆菌属,专性厌氧,形态细长,长4-8μm,宽0.3-0.5μm,周身鞭毛,在培养早期呈革兰氏染色阳性,但在做伤口涂片检查时,可变为革兰染色阴性;在厌氧环境下繁殖,形成繁殖体并产生毒素,经消毒剂或高温等处理很快死亡。环境条件不利时,可生成鼓槌状芽孢,在土壤中存活数年,对热和防腐剂有很强的抵抗力,耐煮沸15-90分钟,可采用高压消毒或使用5%苯酚(石炭酸)、1%升汞或2%过氧化氢...

  • 流行病学2021-12-07

      l 国内疾病流行情况   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善和住院生产率的提高,我国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至2017年全国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3992例,其中死亡病例272例,死亡率为6.81%,年平均发病率为0.032‰,从2010年的0.058‰下降至2017年的0.0059‰。2011年,我国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控制目标(以地市为单位,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1‰活产儿);2012年10月30日,WHO宣布我国消除孕产妇和新...

  • 疫苗免疫预防2021-12-07

      l 疫苗工艺和种类   婴幼儿和儿童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DTP)或白破联合疫苗(DT),成人接种破伤风疫苗均能预防破伤风;另外,一些联合疫苗也被广泛应用。破伤风疫苗用破伤风类毒素制成,用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产生的毒素经甲醛脱毒、精制,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   目前,我国使用的预防破伤风的疫苗包括以下五种:   1.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由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共纯化...

  • 临床特征和诊断2021-12-07

      l 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成人患者具有外伤史,伤口多先有或合并感染,一般伤口较深,常有异物或坏死组织残留。患者首先有乏力、头晕、头痛、咀嚼肌紧张、烦躁不安及打呵欠等前期症状,紧接着出现典型的肌肉强烈收缩,依次出现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以及肋间肌强直。患者常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张反弓”等特异性表现。强烈的全身肌群痉挛和抽搐有时可导致肌断裂甚至骨折,也可能导致尿...

  • 其他防控措施2021-12-07

      1. 伤口处理:受伤后,及时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清创处理。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者,及早应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和控制厌氧菌的感染,避免厌氧微环境的形成,以控制和预防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繁殖。   2. 新生儿破伤风预防:提高住院分娩率、推行新法接生等。   参考资料:   [1] 王宇明, 李梦东. 实用传染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2]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   [3] 国家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