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病原体特点
破伤风杆菌属厌氧芽孢杆菌属,专性厌氧,形态细长,长4-8μm,宽0.3-0.5μm,周身鞭毛,在培养早期呈革兰氏染色阳性,但在做伤口涂片检查时,可变为革兰染色阴性;在厌氧环境下繁殖,形成繁殖体并产生毒素,经消毒剂或高温等处理很快死亡。环境条件不利时,可生成鼓槌状芽孢,在土壤中存活数年,对热和防腐剂有很强的抵抗力,耐煮沸15-90分钟,可采用高压消毒或使用5%苯酚(石炭酸)、1%升汞或2%过氧化氢等处理。
破伤风外毒素可被胰蛋白酶处理分解为α、β、γ组分,分别称为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溶血素和溶纤维素,可分别引起不同的临床效应,破伤风临床症状主要由毒性极强的痉挛毒素引起。
l 致病机理
在皮肤创伤时,破伤风杆菌芽孢侵入局部伤口,若存在需氧菌合并感染、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有坏死组织及异物存留等情况,形成局部厌氧环境,芽孢可转变为破伤风杆菌并产生破伤风毒素,通过血液和淋巴液扩散至全身,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外周末梢运动神经节、脊髓、大脑和交感神经系统,破坏神经的正常抑制性调节功能,导致典型症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