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体特点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属于梭菌属,专性厌氧,形态细长,大小为(0.5~1.7)μm×(2.1~18.1)μm,革兰染色阳性,有周鞭毛、无英膜,芽孢呈正圆形,直径大于菌体,位于菌体顶端,细菌呈鼓槌状。芽孢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在100℃持续1小时才可被完全破坏,在6%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可存活24小时,在碘伏溶液中可存活3小时。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产生两种外毒素:破伤风溶血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后者是引起破伤风临床表现的主要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属于神经毒素,毒性极强,人的致死量小于1μg。罹患该病治愈后不形成免疫力。
(二)致病机理
在皮肤创伤时,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局部伤口,若存在需氧菌合并感染、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有坏死组织及异物存留等情况,形成局部厌氧环境,芽孢可转变为破伤风杆菌并产生破伤风毒素,通过血液和淋巴液扩散至全身,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外周末梢运动神经节、脊髓、大脑和交感神经系统,破坏神经的正常抑制性调节功能,导致典型症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