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定了人群贫血筛查的指标、校正方法和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人群贫血状况调查的分析和判定。 标准号:WS/T 441-2013
本标准规定了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的判定指标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的群体评价和判定,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则需要考虑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判定。 标准号:WS 423-2013
卫计委于2011年11月2日公布了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指导和规范营养标签标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强制标识内容根据通则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营养标签应标在向消费者提供的最小销售单元的...
为加强全国营养工作,规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营养工作,卫计委特制定《营养工作规范》,现已下发。
为了配合《规范》的学习和实施,指导企业和管理部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规范》,卫计委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编写了这本《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释义》。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经过多次会议和通信,广泛征求了卫生系统、监督管理部门、企业相关部门的意见。在关键问题上,与食品分析检验人员、营养学专家等多部门人员进行了集中讨论,力求准确、详尽地对《规范》进行解释,以帮助...
食品营养标签是食品标签的重要内容,它显示了食品的营养特性和相关营养学信息,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营养组分和特征的主要途径。为指导和规范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身体健康,卫计委日前组织制定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已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014年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4〕3号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该《发展纲要》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发展重点、政策措施4部分。主要任务是:构建供给稳定、运转高效、监控有力的食物数量保障体系;构建标准健全、体系完备、监管到位的食物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定期监测、分类指导、引导消费的居民营养改善体系。政策措施是: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加强食物生产与供给;加大营养监测与...
前 言 (一)食物与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食品生产以及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均热能日摄入量2328千卡,蛋白质68克,脂肪58克,已达到基本满足人体营养的需要。但是,由于经...
《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是为促进营养改善工作,提高居民营养质量与健康水平而制定的办法。 正文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营养监测 第三章 营养教育 第三章 营养指导 第五章 营养干预 第六章 奖励 第七章 附则
本标准规定了紧急情况下营养保障的原则和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在自然灾害如地震、洪灾等紧急情况下,通过合理的食物供应保障受灾人群基本的营养需要。 标准号:WS/T 425-2013
本标准规定了辅食营养补充品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包装、标识、贮存和运输要求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6月龄至36月龄婴幼儿辅食中添加的辅食营养补充品。 标准号:GB/T2257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