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我在北川抗震救灾的二十八天

2008-08-0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给灾后灾区的防疫工作提出了艰巨任务。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大灾之后无大疫”就是我们的誓言和心声。卫生部紧急抽调卫生防疫专业人员组成卫生部应急防疫队,我作为由美国疾控中心和国家卫生部联合举办的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一名学员,有幸被抽调即将奔赴灾区。此情此景使我联想起刚参加工作不久,2003年 春夏之交非典肆虐太原,国难当头毫不犹豫奋战在控制疫情的第一线,尽职尽责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打赢抗击非典战役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被山西省人事厅、卫生厅荣记“抗击非典二等功”;受到了共青团太原市委的表彰,被授予“抗击非典五四青年”、“抗击非典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组织上给了我莫大的荣誉和鼓励,这次同样面临史无前例的地震灾情,我丝毫没有理由选择畏缩,只有勇往直前,报效祖国。

  经过简短的业务培训后,我们代表卫生部的20名卫生应急队员于5月20日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发,到达成都双流机场时已是午夜。稍事休整,次日一大早从成都出发奔赴重灾区北川,一路上雨还在不断地下着,道路上随处可见惊慌失措的灾民,忙碌的救援队伍,滚落的石头有卡车样巨大。一边是十几米深的河谷,河水湍急,一边是雨水冲涮着的滑坡后稀疏的山体,不断有碎石滑落,看见一片片被山体掩埋的房子,远处山上被滚石砸碎的高压电塔架,道路上一道道被强地震波撕裂的大口子,队员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但一想到还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灾民,大家又处于一种深深的焦虑中,坐在缓慢谨慎行驶的车上,恨不得马上插上翅膀飞到目的地。     

  我们的车子开进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村,这里是北川县城的南大门,全副武装的军人把守着进进出出的人群和车辆,到处是救援人员清理废墟、消毒忙碌的身影,还有值勤的警察。我们驻扎在任家坪村北川中学坍塌的教学楼废墟旁,空气中散发着怪异的气味,看着废墟中残缺的柱子,破损的课桌椅,散落的课本、作业本,破损的照片,实在让人窒息,心灵为之震撼。   

  汶川地震受灾最重的非北川莫属,防疫任务也最重。由于地震造成许多乡镇通讯交通中断,为尽快开展疫情监测信息应急手机报告的培训工作,作为两名业务骨干之一的我,一大早在当地疾控人员的陪同下深入到大山深处的四个乡镇去培训乡镇防疫人员,一路上险象环生,随处可见山体滑坡断面,不时有滚石跌落,车子小心地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突然一块滑落的石头卡在车轮下,只听见 “喀”的一声车子停下来了,我和司机下车费了一番周折才将石头搬走,这才又心有余悸地小心上路。陪同我们的北川县卫生防疫人员强忍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擦干眼泪,震后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他们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奔波了十三个小时,穿行了四个乡镇,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回到营地已经夜里十一点钟了。    

  目睹灾区人民的苦痛,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物资非常紧缺,我们多占一顶帐篷就可能多几个灾民露宿,只能六个人队员挤一顶12平米的帐篷,把挤出来的帐篷让给灾民居住。白天帐篷里面温度达到四十几度,中午躺在帐篷里也汗流浃背,夜里臭虫出动,蚊虫叮咬,与天斗,还得与臭虫斗。震后十几天我们头顶上悬着的水盆——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不断攀升,下游江油市、绵阳市群众撤离的黄色警报不断拉响,堰塞湖距离我们营地只有三公里,堰塞湖一旦溃堤后果不堪设想,队员们人心惶惶。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沉着冷静,及时给一些年轻队员做思想工作,说堰塞湖溃决前救灾指挥部肯定会通知我们撤离,让大家安心坚持工作。    

  我们承担着北川县擂鼓镇最大的两个灾民安置点600多顶帐篷、5000余名灾民的疾病监测工作和消毒杀虫灭菌工作,作为业务骨干,我白天坚持走访一百多顶帐篷,耐心询问灾民,晚上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把疫情扼杀在萌芽状态。一次走访中,在四十度高温炙烤的一顶帐篷里发现了三个不满两岁的孩子浑身起满了痱子,在排除了疫情的可能性之后,又没有对症的药品,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马上返回帐篷取来自己剩下的半盒爽身粉,用不很熟练的动作,细心给三个孩子敷上。    

  地震灾区余震不断,头顶堰塞湖情况危急,随时随处存在危险,为了不让老家年迈的父母担心,我不敢给他们讲我已经投入到了火热的抗震救灾战斗中。爱人每天要跟我通话,每每提到这里的工作她就哽咽说不上话,我知道他们都在替我担心。四岁的女儿报名参加了太原市举办的幼儿语言表演比赛,一定要让我陪着她参加。我在电话里与孩子约定,从二十开始倒数,数到零爸爸就能赶回去参加她的语言表演比赛了。6月10日到了,二十天也过去了,孩子伤心地在电话那头哭诉:“爸爸你骗人,说好了数到零你就回来,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呀!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陪着一起去参加比赛的。”听着孩子的哭声我心里酸酸的,但是灾区工作更需要我,我擦干眼泪继续投入到繁忙、紧张的防疫工作中。

  灾区需要大量的防疫技术人员,一批救援人员在灾区连续工作原则上不超过三周。国家疾控中心后续换防人员一时不能到位,北川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邵祝军同志发出倡议,二十名队员中的一半需要继续留守,一半撤回去休整。我毫不犹豫地报名继续留守,因为我是一名党员。别的队员在我们党员的影响下全部要求留下,没有一个选择先期撤离。大家说,我们是一支没有军衔的部队,战斗的集体,有危险,大家一起承担;苦,要苦在一起。就这样,我们一直坚持工作到6月17日,直到换防队员到位,工作圆满交接才撤回到北京休整。 

  灾区也能不时收获着属于自己的惊喜。6月6日傍晚,刚从灾民安置点返回帐篷的我一身疲惫,满身尘土,懒洋洋地躺在帐篷里,心想我的三十三岁生日恐怕只能在郁闷和无人知晓中度过了。这时,队长曹建平手里拿着两袋花生米和几根香肠身子探进帐篷,身后跟着几个队员,手里提着啤酒,队长走到我的身边,煞有介事地故意压低声音说:“国红,祝你生日快乐!委屈你了!”我心头一热,顿时热泪盈眶。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恐怕就是在北川灾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工作队转移到北川县擂鼓镇之后,我们经过调查基本摸清了本区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现状和医疗救助点、灾民安置点等的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了“群防群治、联合行动、综合防疫”的工作策略,我和其他队员一起培训志愿者,组建工作队,使北川县几乎被摧毁的疾控消杀队伍逐步建立起来,适应了震后灾区防疫工作的形势需要,工作模式在《人民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

  卫生部陈竺部长专程看望队员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当地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卫生局的认可。鉴于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成绩和贡献,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我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震救灾工作队“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旗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联合授予我们“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作为这个团结奋进的集体里的一分子,我感到无限的光荣和自豪。

  难忘北川的二十八个日日夜夜,我把自己瘦弱的身影留在了无数灾民的帐篷里,把自己的脚印留在了废墟上、泥地里,留下的是对羌族人民的深情和厚谊,带走的是对生者的崇敬和大山的情怀。经过这次锻炼,我的身体虽然消瘦了十多斤,浑身晒得通红,心理反应也十分强烈,但我无怨无悔。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第七期学员

    

  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  张国红

    

相关文档:

文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