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The BMJ发表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论文。研究依托全国性大规模抽样调查,发现2016-2021年间中国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儿童贫血、生长迟缓、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迅速改善,患病率降速远超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的相关要求。截至2021年,中国贫困农村多项儿童营养指标已超过发达国家水平。研究期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县域的儿童营养不良差距缩小或消失,但与母亲文化程度相关的健康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
The BMJ邀请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营养学冠名教授海琳迪莱尔(Hélène Delisle)为该研究撰写了述评。海琳迪莱尔教授引用联合国2023年数据强调,目前全球还没有一个地区有望如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2的要求。她指出,2016年至2021年中国贫困农村6~23月龄儿童的生长迟缓和贫血患病率大幅下降,营养不良的社会经济不平等显著缩小,且超重问题并未加剧,说明中国有效平衡了营养不足和超重的双重疾病负担。基于此,她充分肯定了中国推进脱贫攻坚的成效,并认同这一进程中促进儿童营养健康方面取得的成就。
图1. 2016-2021年中国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儿童按母亲文化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划分的贫血、发育迟缓、消瘦和超重的流行趋势
图2. 2016-2021年中国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儿童按性别和月龄划分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年龄别身长Z得分、身长别体重Z得分和血红蛋白浓度)和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消瘦和超重)流行率
原文链接:https://www.bmj.com/content/387/bmj-2024-079499
营养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