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是常见自然灾害。全球每年约有20亿吨沙尘排放到大气中,显著影响全球及区域的空气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气候变化再加上人类对土地管理不善,导致半干旱地区植被减少,逐渐荒漠化,使得沙尘暴发生日益加剧威胁全球。
环境所李湉湉研究员联合美国健康效应研究所Aaron J. Cohen教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Michal Krzyzanowski教授搭建了国际合作的研究网络,邀请包括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30余家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的28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了观点文章,深入探讨了沙尘暴对人类健康的重要影响这一关键议题。
该文章系统阐述了沙尘暴的全球趋势、分析了现有应对行动的局限性,并梳理了当前沙尘暴健康证据的关键缺口。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全球沙尘暴健康研究的五大优先方向:1.适用地域特性、可评估长短期暴露对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模型研究;2.沙尘暴与沙尘颗粒物暴露对不同疾病的急、慢性健康影响研究;3.沙尘暴期间不同粒径、组分颗粒物的健康效应研究;4.沙尘来源与其他来源颗粒物的健康影响研究;5.沙尘暴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有效性研究。上述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开展全球沙尘暴相关疾病负担评估,从而为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如早期预警及空气污染行动计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年1月,研究成果以“Sand and dust storms: a growing global health threat calls for international health studies to support policy action”为题发表在柳叶刀星球健康杂志(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李湉湉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lh/article/PIIS2542-5196(24)00308-5/fulltext
环境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