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李湉湉研究员/班婕副研究员团队在Cell子刊One Earth上在线发表题为“China’s carbon-neutral policies will reduce short-term PM2.5-associated excess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的学术论文,预估了中国不同碳减排政策路径下大气PM2.5短期暴露相关冠心病、脑卒中发病负担,评估了碳中和政策可带来的健康收益。 该研究基于全国人群发病监测数据与病例交叉流...
体质指数(BMI)和腰围是衡量肥胖最常用的两项指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般成年人中,BMI与死亡风险通常呈U型或J型关联,即低体重、超重或肥胖均增加死亡风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在某些特殊人群(如高龄老年人、患有消耗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人群等)中发现肥胖可能是健康和生存的保护因素,这一现象被称为“肥胖悖论”。由于受到生存偏倚、反向因果和混杂因素等影响,“肥胖悖论”在高龄老年人中是否真...
念珠菌属物种是最重要的病原真菌之一。在我国,大约有50%的ICU病例会发生念珠菌血流感染。其中,热带念珠菌是最主要病原念珠菌之一,大约占15-25%(不同地域存在差异)。需要特别注意到的是,近年来热带念珠菌唑类耐药率急剧增高。比如,从2009年到2016年,热带念珠菌对于氟康唑的耐药率从不足6%急剧上升到30%以上。而唑类药物,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抗真菌药物。本研究发现,热带念珠菌的耐药率增高主要和一个特殊耐药谱系...
蜱是仅次于蚊虫的第二大病原传播媒介,通过吸血传播多种疾病,造成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吉林省西部地区,同时接壤俄罗斯和朝鲜,是东北亚经贸圈核心,拥有对俄对朝对日的多个口岸。该地区拥有长白山脉和图们江水系,是蜱媒病毒的重要自然疫源地。中国疾控中心王环宇、魏强研究团队对蜱媒病毒开展了分离鉴定和生物学性质研究,在中朝边境延边州安图县境内采集的森林革蜱中分离鉴定到一种新病毒,命名Antu病毒(Antu virus)...
202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生态医学研究室秦天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题为“Clinical Forms of Japanese Spotted Fever from Case-Series Study, Zigui County, Hubei Province, China, 2021”、“Emergence of ehrlichiosis by a new tick-borne Ehrlichia species in China”等文章,报道了致病性埃立克体新种(命名...
2022年4月,我国河南省报告了1例人感染H3N8禽流感病毒病例,这是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首次感染人的报告;次月,湖南省又报告了1例人感染H3N8禽流感病毒病例。为了评估新型H3N8禽流感病毒的大流行潜能,国家流感中心研究团队对该病原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显示,从环境中分离到的H3N8禽流感病毒结合α2,3禽受体,而从病例中分离到的H3N8禽流感病毒不仅结合α2,3禽受体,与α2,6人受体的亲和力也增加。不管是环境分...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HRSV)是引起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是引起五岁以下儿童住院以及死亡的重要原因。HRSV感染导致的疾病负担较重,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HRSV为RNA病毒,属于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属,有一个血清型,分为A和B两个亚型和多个基因型。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HRSV的流行模式及其遗传变异特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张燕研究团队对我国流行的HRSV进行了持续1...
鼻病毒(Rhinovirus, RV)是人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也是导致人们普通感冒常见的病毒,但很少有研究报道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鼻病毒感染及流行情况。病毒病所麻疹室张燕团队回顾性分析了我国河南省漯河市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中的鼻病毒流行特征及型别构成。从1015个呼吸道样本中,共鉴定出73个鼻病毒阳性样本,分别归属于41个已知的型别,包括26种A型,2种B型和13...
疟疾依然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将长期面临以下诸多挑战:一是,长期存在大量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来自非洲(恶性疟为主)和亚洲(间日疟为主)疟疾流行国家。二是,边境疟疾防控压力大,是全球疟疾防控的难点,而我国拥有全球最长的陆地边境线,与14个国家相邻,其中有9个是疟疾流行国家,以间日疟流行为主。三是,我国疟疾传播媒介按蚊广泛分布,特别是中华按蚊适合传播间日疟原虫,输入继发...
2023年1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吉艳琴研究员及其团队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Food Chemistry(食品化学)上连续发表两篇题为“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226Ra and 228Ra in food samples using 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ing”和“Determination of carbon-14 in marine biota using oxidation combustion and gel suspension 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ing ”的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检测方法研...
慢性肾脏病 (CKD)可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病和死亡。2017 年,全球有 120 万人死于慢性肾脏病,而1999 年至 2017 年间,慢性肾脏病死亡率增加了 41.4%。目前,仅有美国等少数国家报告了基于大规模人群调查获得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状况。国内有研究报告2009年中国10.8%的成人患有慢性病肾脏病。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社会经济水平、危险因素、卫生保健以及环境的变化很可能对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和...
高血压是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每年在全世界造成超过1000万人死亡。2019年,中国有超过2500万脑卒中残疾调整生命年归因于高收缩压。大量证据表明,控制高血压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自2007年以来,中国先后启动了多个全国性的慢性病预防控制项目,包括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项目等。评估中国在实施这些...
抗菌素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严重挑战。多粘菌素是一种阳离子抗菌环肽,是抵抗多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可移动粘菌素耐药基因( mcr )所引起的粘菌素耐药问题已经呈现了全球快速扩散的态势。自2015年在中国发现首个mcr基因(mcr -1)以来,亚洲、非洲、欧洲、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相继报道了多个mcr基因型(mcr -1至mcr-10)。mcr -1/2和mcr -3是其中最主要的基因家族,在遗传异质性上表现出...
麦契尼可夫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简称麦氏弧菌,是弧菌属(Vibrio)中的一种新发病原菌。能够在海洋鱼虾贝类中定植并引起海洋生物感染。人类通过摄入鱼类或贝类中的生物体麦氏弧菌,或接触含有该菌的水而感染,是引起人类腹泻、菌血症、败血症和伤口感染等疾病的十二种致病性弧菌之一。在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潜在肝病患者中,麦氏弧菌甚至能够导致死亡。目前人们对于麦氏弧菌的血清诊断、毒力因子以及致病性等病原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