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传染病 > 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
  • 第17个“全国疟疾日”——我们仍需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2024-04-26

      2024年4月26日是第17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我国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通过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然而,目前我国每年仍有数千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偶有危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生,疟疾输入再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   一、疟疾是什么?   疟疾,是一种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导致人体感染疟原虫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虫媒传染病。有5种可感染人体的疟原虫,间日...

  • 居家需防蚊,远离登革热2024-04-24

      居家需防蚊 远离登革热   登革热是我国的一种常见传染病。随着天气转暖、降雨增多,我国将逐渐进入登革热高发季节,该如何做好居家防蚊,远离登革热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任何时候都会发生登革热吗?   不是的,登革热发病具有季节性,高发期为媒介伊蚊活跃期(气温稳定在25℃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登革热高发季节是夏秋季(8-9月),气候更温暖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部分地区,高发季节为5-...

  • 预防麻疹早知道!2024-04-19

      预防麻疹早知道!   一、麻疹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感染麻疹病毒后,典型症状为“烧三天、出三天、退三天”。麻疹的初期症状是发热、咳嗽,眼睛充血、有眼屎。约三天后,会先从耳后、脖子出现皮疹,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一般不痒,而后沿着发际边缘蔓延,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躯干及上肢,多在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手心、脚心,疹间皮肤正常。目前,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均有可能感染麻疹病毒;有些人可...

  • 送瘟神,加快消除血吸虫病2024-04-11

      何为血吸虫病消除2024年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   2024年4月8日,我们迎来了全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年)》都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到2030年,中国将达到血吸虫病消除的标准。那么,什么是“消除”呢?具备哪些条件或指标才能判断一个地区实现血吸虫病消除目标?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血吸虫病...

  • 【全国血防宣传周】吸血虫、血吸虫,您要仔细分清楚2024-04-09

      2024年4月8-14日是我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宣传主题为“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和SARS、艾滋病、狂犬病等疾病同样被列为乙类传染病管理的血吸虫病,常常作为“大肚子病”被广为熟知。但是,血吸虫病到底是什么疾病?其病原体“血吸虫”和人们常说的“吸血虫”是一回事吗?血吸虫病可防可治吗?   吸血虫和血吸虫   吸血虫和血吸虫不是同一种寄生虫。   人们说的吸血虫,常常指的是水蛭,又称蚂蝗,是一...

  • 宝宝反复咳嗽,是百日咳吗?2024-03-13

      张倩、李艺星、吴丹、侯芊 供稿   

  • 被猫狗咬伤怎么办—9月28日世界狂犬病日科普帖2023-09-28

      

  • 珍爱生命,守护健康,对猴痘说“不”!2023-09-28

      珍爱生命,守护健康,对猴痘说“不”!   中秋节遇上国庆节,大家都为假期做好了充足的计划,比如外出旅游、约见朋友等。这样的时候,更需要对猴痘等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疾病保持警惕哦!   猴痘是一种新发传染病,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猴痘病毒后,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

  • 不可小瞧的“狂犬病”2023-02-27

      不可小瞧的“狂犬病”   狂犬病是狂犬病病毒导致的人兽共患病,发病后会出现恐水、畏光、怕风等症状。狂犬病没有有效治疗手段,病死率几乎100%,但做好预防几乎可以100%防止发病。所以狂犬病预防至关重要。   问1 被狗和猫咬伤、抓伤怎么办?   (1)如附近有医院,应立即就医。   (2)若距离医院较远,可先用清水和肥皂水交替冲洗伤口。   (3)即使自己处理过伤口,也要尽快就医。   (4)家养宠物抓咬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