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一)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 (二)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三)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一)肺结核是呼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染他人。人类对结核菌普遍易感,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抵抗力和结核菌毒力。 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是肺结核的主要可疑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或避免传染他人。 肺结核可防可治,只要坚持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可以治愈。自行...
正确认识炭疽 科学预防炭疽 炭疽是什么疾病?有没有传染性?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如何?普通人群应如何预防炭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正确认识炭疽,学习如何科学预防炭疽。 一 炭疽是什么病? 炭疽是由一种叫炭疽芽胞杆菌的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一般食草动物如牛、羊易感,人偶尔通过接触病死畜获得机会性感染。疫区的土壤等外环境可为炭疽芽孢杆菌提供生活空间,并在其中形成抵抗力较强的芽孢,或...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因感染丙肝病毒而导致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目前尚无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 丙肝主要传播途径 大部分丙肝患者在初期无明显症状,大约有15%-45%的急性感染者可自发清除病毒,但约有55%-85%的急性感染者会进展为慢性丙肝。妊娠期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那么孕妈妈们该如何预防丙肝呢? 一、及早检测发现 考虑到丙肝的可治愈性...
近年来全球多国出现百日咳疫情回升的情况,我国百日咳疫情近年也呈上升趋势。疾控部门提示,认识百日咳并掌握如下防控要点,可以有效预防感染、降低疾病危害。 一、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病程较长,可持续2-3个月,故称“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更加易感。对...
2024年4月26日是第17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我国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通过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然而,目前我国每年仍有数千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偶有危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生,疟疾输入再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 一、疟疾是什么? 疟疾,是一种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导致人体感染疟原虫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虫媒传染病。有5种可感染人体的疟原虫,间日...
居家需防蚊 远离登革热 登革热是我国的一种常见传染病。随着天气转暖、降雨增多,我国将逐渐进入登革热高发季节,该如何做好居家防蚊,远离登革热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任何时候都会发生登革热吗? 不是的,登革热发病具有季节性,高发期为媒介伊蚊活跃期(气温稳定在25℃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登革热高发季节是夏秋季(8-9月),气候更温暖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部分地区,高发季节为5-...
预防麻疹早知道! 一、麻疹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感染麻疹病毒后,典型症状为“烧三天、出三天、退三天”。麻疹的初期症状是发热、咳嗽,眼睛充血、有眼屎。约三天后,会先从耳后、脖子出现皮疹,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一般不痒,而后沿着发际边缘蔓延,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躯干及上肢,多在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手心、脚心,疹间皮肤正常。目前,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均有可能感染麻疹病毒;有些人可...
何为血吸虫病消除2024年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 2024年4月8日,我们迎来了全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年)》都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到2030年,中国将达到血吸虫病消除的标准。那么,什么是“消除”呢?具备哪些条件或指标才能判断一个地区实现血吸虫病消除目标?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血吸虫病...
2024年4月8-14日是我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宣传主题为“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和SARS、艾滋病、狂犬病等疾病同样被列为乙类传染病管理的血吸虫病,常常作为“大肚子病”被广为熟知。但是,血吸虫病到底是什么疾病?其病原体“血吸虫”和人们常说的“吸血虫”是一回事吗?血吸虫病可防可治吗? 吸血虫和血吸虫 吸血虫和血吸虫不是同一种寄生虫。 人们说的吸血虫,常常指的是水蛭,又称蚂蝗,是一...
张倩、李艺星、吴丹、侯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