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代码:84501 单位名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单位主页:http://www.chinacdc.cn | ||||||
| 咨询电话:010-58900341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政编码:102206 电子邮箱:zhaosheng@chinacdc.cn | ||||||
| 001中心总部 | ||||||
| 联系人:田老师 电话:010-58900576 邮箱:tianyy@chinacdc.cn | ||||||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招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拟招生人数 | 学术要求 | 备注 |
| 100401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李群 | 传染病监测预警、卫生应急管理、人工智能应用 | 1 |
1.硕士期间发表SCI论文1篇及以上; 2.熟练掌握R、Python、C等一门及以上计算机语言或软件。 |
|
| 戚晓鹏 | 全球卫生、疾病监测、卫生信息、风险评估 | 1 |
1.全球卫生和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相关专业; 2.熟练掌握统计软件应用。 |
|||
| 彭志行 | 1.传染病预测预警与防控;2.重大疾病动力学模型研究 | 1 |
1.硕士阶段为预防医学或者理学相关专业; 2.有第一作者论文发表; 3.熟练掌握至少一种统计分析软件(如 R、SAS)。 |
该方向结合数学模型与公共卫生实践,适合具备统计学背景且关注传染病防控者。 | ||
| 尹遵栋 | 疫苗上市后评价、疫苗可预防疾病负担 | 1 |
1.硕士阶段为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专业,有疫苗免疫专业背景优先; 2.具有较好的英文交流及写作能力(发表过SCI论文优先); 3.具有较好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能熟练的使用SAS或R等软件。 |
|||
| 魏强 | 分子流行病学与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利用 | 1 | 具有较好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病原微生物实验,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基础。 | |||
| 王丽萍 | 传染病流行病学:智慧监测预警与风险防控 | 1 |
1.本科医学专业,硕士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相关专业; 2.一作发表SCI论文或中文核心论文1篇以上; 3.熟练掌握至少一门统计编程语言,如R或Python,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具备数学建模能力。 |
|||
| 刘世炜 | 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烟草控制 | 1 |
1.硕士具备相关专业背景; 2.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相关专业SCI学术论文; 3.熟练使用统计软件。 |
|||
| 肖琳 | 烟草控制、健康促进与行为干预 | 1 |
1.硕士具备相关专业背景; 2.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相关专业SCI学术论文; 3.熟练使用统计软件。 |
|||
| 卢选成 | 传染病动物模型研发及应用 | 1 |
1.本硕专业背景: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医学,兽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2.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学术论文至少1篇。 |
|||
| 张慧 | 结核病流行病学/结核病预防与控制 | 1 | ||||
| 100403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赖建强 | 生命长期营养,体重管理 | 1 |
1.医学或数据科学、AI、大数据专业; 2.已发表SCI文章、核心期刊、发明专利; 3.AI、大数据处理或实验室分析。 |
|
| 002传染病所 | ||||||
| 联系人:崔老师 电话:010-58900713 邮箱:cuiyao@icdc.cn | ||||||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招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拟招生人数 | 学术要求 | 备注 |
| 100103 | 病原生物学 | 赵雁林 | 分枝杆菌遗传变异、耐药性、分子流行病学 | 2 | ||
| 阚飙 | 细菌基因组流行病学、微生物多组学、耐药 | 1 | ||||
| 李振军 | 细菌流行病学、致病机理;传染病监测预警 | 2 |
1.本硕背景:医学相关专业; 2.具备SCI论文撰写能力; 3.具备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技能或生物信息分析能力者优先。 |
|||
| 邵祝军 | 细菌性疫苗可预防疾病检测、疫苗研发和评价 | 1 | ||||
| 吴媛 | 致病性梭菌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和干预研究 | 1 | 掌握分子、细胞生物学、动物实验操作、生物信息、组学分析方法等技能者优先。 | |||
| 徐建国 | 微生物学与病原生物学 | 2 | ||||
| 姜海 | 布鲁氏菌分子流行病及防控新技术研究 | 1 |
1.具有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生物技术或检验等专业背景; 2.发表过SCI论文; 3.掌握一定生物信息学基础者优先. |
|||
| 梁未丽 | 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和毒力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 1 |
1.本硕背景: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生物技术或检验等专业; 2.具有良好的文字写作能力或SCI论文撰写经验; 3.对实验室和基础研究工作有兴趣,具有钻研精神,掌握分子生物学等操作技能和一定生物信息学基础者优先。 |
|||
| 肖迪 | 传染病整合组学及病原体新型检测技术 | 1 |
1.本硕背景: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检验医学、生命科学等; 2.发表过SCI文章; 3.具有数据综合分析能力,熟练使用质谱设备者优先 |
|||
| 卢昕 | 微生物多组学、基因组流行病学、细菌耐药 | 1 | 熟练掌握细菌基因组分析以及宏基因组分析 | |||
| 郑翰 | 细菌的致病机制、基因组流行病学、新种鉴定 | 1 |
1.本硕背景:病原生物学相关专业; 2.发表过SCI论文 3.具备生物信息学分析背景者优先 |
|||
| 秦天 | 新发传染病的病原学及致病机制研究 | 1 |
1.本硕背景:医学相关专业; 2.发表过SCI论文; 3.具备实验室工作能力 |
|||
| 李伟 | 鼠疫菌微生态适应和进化机制研究 | 1 | ||||
| 逄波 | 病原细菌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生物信息学 | 1 |
1.本硕背景:生物信息专业优先; 2.熟练掌握Python或者R语言优先。 |
|||
| 任志鸿 | 抗感染免疫机制以及抗感染微生态制剂研究 | 1 |
1.本硕背景专业:医学,生物,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 2.发表过SCI论文; 3.有实验室工作经历和兴趣。 |
|||
| 100401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王鑫 | 传染病流行传播机制、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 | 1 | 发表过SCI论文者优先。 | |
| 003病毒病所 | ||||||
| 联系人:陈老师 电话:010-58900664 邮箱:chenjia@ivdc.chinacdc.cn | ||||||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招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拟招生人数 | 学术要求 | 备注 |
| 100102 | 免疫学 | 韩俊 | 病毒资源保藏和病毒致病机制研究 | 2 | ||
| 陈操 | 新发突发传染病、阮病毒病致病机制 | 2 | ||||
| 100103 | 病原生物学 | 王健伟 | 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与防控研究 | 2 | ||
| 段招军 | 病毒基因工程;创新疫苗研究 | 1 | ||||
| 王大燕 | 流感病毒预测预警、耐药机制研究 | 2 | ||||
| 张勇 | 肠道病毒病原学 | 2 | ||||
| 张燕 | 呼吸道病毒相关研究 | 1 | ||||
| 鲁茁壮 | 病毒载体疫苗 | 1 | ||||
| 许松涛 | 病毒性脑炎病原体的监测检测 | 1 | ||||
| 黄保英 | 冠状病毒等新发传染病的疫苗学和病原学研究 | 1 | ||||
| 李丹地 | 腹泻症候群人致病病毒的多重快速检测应急筛检技术研究 | 1 | ||||
| 004寄生虫病所 | ||||||
|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21-64667407-107 邮箱:liry@nipd.chinacdc.cn | ||||||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招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拟招生人数 | 学术要求 | 备注 |
| 100103 | 病原生物学 | 陈军虎 | 寄生虫感染与免疫、基因多态性、种群遗传 | 1 |
1.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2.第一作者发表原创性SCI收录论文1篇及以上; 3.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技能。 |
|
| 100401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李石柱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空间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 | 1 |
1.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毕业; 2.发表过相关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 3.具备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软件应用能力; |
|
| 郑彬 | 分子流行病学、寄生虫学 | 1 |
1.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2.第一作者发表原创性SCI收录论文1篇及以上; 3.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技能。 |
|||
| 许静 | 血吸虫病分子流行病学、风险评估技术研发 | 1 |
1.流统或预防医学专业; 2.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优先; 3.熟练掌握SAS或SPSS。 |
|||
| 005艾防中心 | ||||||
| 联系人:刘老师 电话:010-58900919 邮箱:kunlun@chinaaids.cn | ||||||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招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拟招生人数 | 学术要求 | 备注 |
| 100102 | 免疫学 | 金聪 | 艾滋病检测技术研发 | 1 | 生物学、基础医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医学检验相关专业 | |
| 刘颖 | 艾滋病疫苗及猴痘免疫 | 1 | 免疫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生物技术、医学检验相关专业,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熟练掌握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 |||
| 100103 | 病原生物学 | 王铮 | 艾滋病病毒免疫 | 2 | 生物学、基础医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医学检验相关专业,撰写过学术论文,熟练掌握R语言和病毒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 | |
| 100401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赵燕 | 艾滋病防治 | 1 | 预防医学或医学相关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 |
| 006慢病中心 | ||||||
| 联系人:尹老师 电话:010-63028261 邮箱:yinhongman@ncncd.chinacdc.cn | ||||||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招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拟招生人数 | 学术要求 | 备注 |
| 100401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沈洪兵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疾病负担、预防策略研究,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慢性病风险预测和精准预防研究等 | 1 |
1.硕士与本科背景为公共卫生、医学、计算机或相关专业;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正式刊发高质量中英文学术论文者优先; 3.熟练掌握统计软件应用或实验室技能。 |
|
| 吴静 | 慢性病防控、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 | 1 |
1.硕士与本科为公共卫生、医学、计算机或相关专业;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文章各2篇及以上/有专利或成果转化者优先; 3.熟练掌握统计软件应用/大数据分析/实验室技能。 |
|||
| 周脉耕 | 行病与卫生统计、健康测量与评价、慢病大数据 | 1 |
1.医学、信息学相关专业背景; 2.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 3.熟练掌握数理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软件。 |
|||
| 李剑虹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慢病管理 | 1 | 医学相关专业背景,熟练掌握数理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软件,第一作者发表过SCI学术论文 | |||
| 张梅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慢性病监测与风险评估 | 1 |
1.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或医学相关专业背景; 2.参与发表英文论文1篇及以上; 3.熟练掌握统计软件应用或实验室技能。 |
|||
| 方利文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慢病防控 | 1 |
1.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或医学相关专业背景; 2.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或SCI期刊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 3.熟练掌握数理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软件。 |
|||
| 007营养所 | ||||||
| 联系人:曹老师 电话:010-66237035 邮箱:caoqy@ninh.chinacdc.cn | ||||||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招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拟招生人数 | 学术要求 | 备注 |
| 100403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卓勤 | 能量代谢,功能评价 | 1 |
1.预防医学相关专业; 2.近5年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至少3篇,其中SCI期刊文章一篇; 3.有较好的实验室经验、人群现场工作经验 |
|
| 刘爱东 | 膳食模式与相关慢性疾病研究 | 1 |
1.具有营养流行病、流行病与统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相关专业背景。 2.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及以上。 3.熟练掌握至少一种统计软件(SAS /R/SPSS/STATA软件),有较强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 |
|||
| 刘爱玲 | 身体活动、饮食行为与健康传播;膳食智能评估 | 1 |
1.硕士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公共卫生、流行病与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熟悉膳食智能评价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优先。 2.在SCI或中文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所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科研论文1篇及以上。 3.熟练使用SAS、SPSS等统计软件,具有较好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 |
|||
| 王志宏 | 营养与慢性病、营养与认知、营养评价与干预 | 1 |
1.具有营养流行病、流行病与统计相关专业背景。 2.在SCI或中文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科研论文2篇及以上,发表SCI者优先。 3.熟练掌握至少一种统计软件(SAS /R/SPSS/STATA软件),有较强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 |
|||
| 杨丽琛 | 人体微量营养素需要量、评估指标体系及其与相关慢性疾病关系 | 1 |
1.医学相关背景优先。 2.以第一作者在SCI或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篇及以上,发表SCI者优先。 3.有较好的实验室操作技能、人群现场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的统计分析能力。 |
|||
| 张倩 | 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与健康 | 1 |
1.硕士、本科为公共卫生、医学、生物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 2.近3年来发表科研论文3篇及以上,至少1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3.熟练使用SAS、SPSS等统计软件。 |
|||
| 于冬梅 | 全生命周期营养与健康流行病学;膳食营养摄入与慢性病 | 1 |
1.具有预防医学相关背景,其中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公共卫生优先; 2.英语听说读写熟练,至少发表过2篇SCI论文; 3.具备人群营养与健康研究经验;熟练应用SAS或R软件等统计软件。 |
|||
| 杨振宇 | 妇幼营养 | 1 |
1.本科专业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食品科学/生物学;硕士专业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妇幼卫生学/神经发育学/发育生物学/食品分析化学; 2.近2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及以上; 3.熟悉食品分析化学技术或分子生物学技术,SAS或R语言 |
|||
| 李 敏 | 蛋白质营养与健康 | 1 |
1.具有营养流行病、流行病与统计相关专业背景。 2.在SCI或中文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科研论文2篇及以上。发表SCI者优先。 3.熟练掌握至少一种统计软件(SAS /R/SPSS/STATA软件),有较强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 |
|||
| 张继国 | 公共营养与健康、营养监测与评价 | 1 |
1.具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相关专业背景。 2.在SCI或中文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科研论文2篇及以上。 3.熟练掌握至少一种统计软件(SAS /R/SPSS/STATA软件),有较强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 |
|||
| 008环境所 | ||||||
| 联系人:吕老师 电话:010-50930149 邮箱:lvpengbo@nieh.chinacdc.cn | ||||||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招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拟招生人数 | 学术要求 | 备注 |
| 100401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施小明 | 慢性病及老年健康的流行病学和环境病因预防研究 | 2 | ||
| 吕跃斌 | 老年流行病学与环境流行病学。 | 1 |
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信息、统计学、数学和大数据等相关专业; 2.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过原创性学术论文; 3.熟练掌握R等相关软件。 |
|||
| 100402 |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 李湉湉 |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与健康,健康大数据与风险预测 | 1 |
1.硕士或本科专业为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统计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生物信息等相关专业; 2.专业基础扎实,已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 3.能够熟练应用至少1项统计软件。 |
|
| 王先良 | 室内环境流行病学;环境表观遗传效应与损害机制 | 1 |
1.预防医学等公共卫生相关本科,流行病学硕士或环境卫生学硕士; 2.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第一作者发表过1篇SCI论文; 3.熟悉统计分析软件使用或熟悉分子毒理学实验室技能。 |
|||
| 100405 | 卫生毒理学 | 戴宇飞 | 环境污染物致机体健康损害的作用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筛选 | 1 |
1.硕士或本科为预防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相关专业; 2.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实验室工作基础,已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 |
|
| 唐宋 | 新污染物与新发病原的环境健康影响与干预控制 | 2 | ||||
| 009职业卫生所 | ||||||
| 联系人:顾老师 电话:010-83132901 邮箱:guyt@niohp.chinacdc.cn | ||||||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招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拟招生人数 | 学术要求 | 备注 |
| 100402 |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 孙新 |
1.化学致癌; 2.噪声与耳毒性化学物质联合暴露致听力损失; 3.长工时、倒班导致职业紧张及相关疾病 |
1 |
1.具有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专业背景; 2.第一作者发表过一篇SCI论文优先; 3.具备一定分子生物学或分析化学实验室研究工作基础。 |
|
| 王焕强 | 职业性肺病流行病学 | 1 |
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 2.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 3.熟悉常用统计软件和或实验室操作技能。 |
|||
| 张美辨 | 噪声性听力损失,职业病防治 | 1 |
1.本硕背景:公共卫生、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 2.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相关专业SCI学术论文优先; 3.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熟练运用R等统计分析软件,熟练掌握信号处理,具有动物实验经验及相关技能优先。 |
|||
| 100405 | 卫生毒理学 | 段化伟 | 卫生毒理学 | 2 |
1.本科和硕士是预防医学、医学专业背景; 2.本人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过英文学术论文; 3.具有较好的毒理学、流行病学工作技能或科研能力,能够熟练使用SAS或R等统计学软件。 |
|
| 010辐射安全所 | ||||||
|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10-62389691 邮箱:wangziwei@nirp.chinacdc.cn | ||||||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招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拟招生人数 | 学术要求 | 备注 |
| 100106 | 放射医学 | 刘青杰 | 1.放射生物学效应及其分子机制 2.辐射损伤生物标志物 |
2 |
1.本硕专业应为生物和医学相关专业,有实验室研究背景; 2.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或SCI研究论文发表,发表高质量SCI论文者优先; 3.具备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的实验技能。 |
|
| 高玲 | 1.辐射生物效应及其机制 2.辐射损伤生物标志物及剂量估算 |
1 |
1.硕士或本科具有生物医学或辐射防护相关背景; 2.国内外发表论文2篇以上,有SCI者优先: 3.具备分子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技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