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2009年世界卫生日

2010-03-25

  主题:拯救生命,加强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009年世界卫生日着重于卫生设施的安全性,以及为受紧急情况影响者进行治疗的卫生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在发生灾害时,卫生中心及其人员是脆弱人群的关键生命线,他们治疗伤者,预防疾病,并关心人们的卫生需求。

  他们是社区初级卫生保健的基石,可满足日常需求,例如在紧急情况中必须持续提供的安全产科服务、免疫接种和慢性病护理。已很脆弱的卫生系统在灾难期间常常不能持续运转,从而对公众当前和今后的健康造成后果。

  今年,世卫组织及国际伙伴将强调,投资于能够承受灾害并为有急迫需求的人提供服务的卫生基础设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们还将敦促卫生设施采用应对火灾等内部紧急情况的系统,并确保持续提供医疗服务。

  一、新闻

  - 新闻稿:关注加强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009年4月7日 | 日内瓦/北京 --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今日庆祝世界卫生日,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更好地设计和建造卫生设施以及准备和培训卫生工作人员,在地震、洪水、冲突以及其它紧急情况中拯救大量生命。

  世卫组织现建议六项各国政府、公共卫生当局以及医院管理人员可以采取的核心行动,以便加强其卫生设施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这些行动包括培训卫生工作者、设计和建造安全的医院、改造现有的卫生设施使其更牢固,并确保工作人员和用品的安全。

  “我们的世界正面临气候变化、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和武装冲突的有害影响的威胁,我们大家必须加倍努力确保在任何时候,无论是灾害之前、期间还是之后都能向公民提供卫生保健服务”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说。

  各国政府、公共卫生当局以及经营医院和卫生保健设施的其它方面可以采取的六项核心行动是:

  1. 评估医院的安全性

  2. 保护和培训卫生工作者以应对紧急情况

  3. 策划紧急情况应对措施

  4. 设计和建造牢固的医院

  5. 采纳倡导安全医院的国家政策和规划

  6. 保护设备、药物和用品

  紧急情况往往最先在卫生设施造成重大损失。这意味着卫生工作者死亡和受伤,意味着无法救治幸存者,还意味着投入卫生设施建设和设备的大量宝贵资金被浪费。

  今年的世界卫生日在中国发起。2008年5月该国发生的一场地震导致超过8.7万人死亡,11027所卫生设施被毁。

  相对便宜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在灾害期间拯救生命。一些国家已经采取行动加强卫生设施的安全性,以及对紧急情况的防备和应对能力。

  在日本、巴基斯坦和秘鲁等地震多发国家,已遵行有效的建设标准建造医院,几乎没有额外费用又可经受住地震的冲击。

  在墨西哥,已对200多个卫生设施适用医院安全性指数,使当局能够确定哪些设施是“安全”的,哪些需要改善。

  孟加拉国经常遭受强气旋风暴袭击,因此投资建造了安全的卫生、教育及其它服务设施以掩蔽和保护社区。这些设施能够经受洪水并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2007年11月气旋风暴“锡德”袭击时的情况便是例证。

  在受冲突影响地区,按照国际人道主义法各方都应允许医院和诊所运转。

  传染病暴发是另一种形式的公共卫生紧急情况,工作人员应接受这方面培训。

  世卫组织正在敦促所有卫生部审查现有卫生设施的安全性,并确保秉着安全意识建造任何新设施。切实有效的低成本的措施,如保护设备,制定紧急情况防备计划和培训工作人员等可以帮助使卫生设施更加安全,能更好地防备和更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

  世卫组织负责危机中的卫生行动部门的助理总干事Eric Laroche博士表示,如果能更好地保护卫生系统不受紧急情况的影响,可以拯救无数生命。“无论是从人力还是从财力方面说,不能发挥作用的卫生设施是最昂贵的。”Laroche博士说。“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以防止我们的医院和诊所遭受紧急情况的危害。行动的时刻已经到来。”

  -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致词

  当发生紧急情况或灾害时,大多数人都在随后这段时间内丧生或者得以挽救。人们指望医院和卫生机构作为生存的命脉和提供支持的栋梁,迅速而有效地作出回应。 

  重大紧急情况或重大灾害带来的悲剧会因卫生机构的瘫痪而加剧。当医院遭到破坏或者无法正常运转时,依赖紧急救护的病人可能会因此而失去生命。常规服务的中断也可能具有致命危险。

  当发生地震或洪水这类大型紧急情况时,一些国家在最急需提供挽救生命的救治服务时,其医院的救治能力已丧失了高达50%。

  除了造成更多的痛苦和生命损失外,卫生机构在紧急情况时无法运转,还可能导致舆论哗然,如果认为灾害要归咎于伪劣施工或违反建筑规范的话,情况就尤为严重。

  公众的这种关切具有充分的理由。正如本文件所述,建造一所能够抗震、抵御洪水或强风的新型医院,所花的费用少得惊人。甚至比改造现有设施,使其在危急时刻保持服务运转所需的费用还要少。将风险管理和应急准备纳入医院的业务计划,几乎不会带来任何费用。

  为纪念今年的世界卫生日,世卫组织倡导实施一系列最佳做法,可在资源允许的任何情况下加强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除了安全选址和建造有抗灾能力的建筑物以外,良好的规划并事先开展应急演习,也有助于维持至关重要的功能。有很多经过验证的措施,既有早期预警系统,也有简便易行的医院安全性评估,既可保护设备和医用品,也可使工作人员在处理大量人员伤亡以及采取感染控制措施方面有所准备。

  不同类型的紧急情况,有其带来伤害的典型模式,譬如地震造成挤压伤,洪水导致体温过低,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并提供医用品。这些需求事先可以预见到,可有针对性地调整快速应对能力。

  未雨绸缪是明智的做法。在全世界,紧急情况和灾害事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随着城市化使人们挤在不够安全的场所,以及气候变化带来日益频繁和益发严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这一上升趋势已不可避免。我们需要预见到,越来越多的地区将来可能成为灾害易发地区。

  大量的经验表明,处于灾难和绝望境地时,如果医院依然完好并起到安全可靠的灯塔作用,即会带来巨大的回报,在政治层面上同样如此。我们不可忘记的是:医院和卫生机构属于一项重大投资。加强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就是对这项投资的保护,同时也在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这是我们的首要关注点。

  - 世卫组织任命李连杰为亲善大使

  2009年4月3日 | 日内瓦 --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任命国际影星李连杰为世卫组织亲善大使。

  李连杰出任世卫组织亲善大使后出席的首场公益活动是4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卫生日纪念活动启动仪式。他将帮助传播世界卫生日要传达的信息,即加强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李连杰将利用他在世界各地的知名度,提高对主要健康问题的重视,包括公共卫生系统对紧急情况和精神卫生的应对措施。

  正在中国四川参加自然灾害医学救援国际会议的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我很高兴任命李连杰为世卫组织的亲善大使。”

  “李连杰致力于提升社区和青年对社会和卫生问题的参与,这对世卫组织的工作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曾亲自参与了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紧急应对活动并促进青少年的精神卫生。他愿意付出精力并利用他的名望促进健康和福祉,我们对此表示感谢。”

  在进入影视圈之前,出生于北京的李连杰在8岁开始学习武术,三年之后在北京武术队首次获得全国冠军称号。李连杰先后到45个以上国家代表中国在各种国家活动上表演武术。17岁结束他的体育生涯之后不久,他以若干成功的武术片开始了他的影视生涯。当前,他参加演出的影片包括一系列成功的好莱坞电影。

  在经历2004年的南亚海啸以后,李连杰暂停参演,把注意力转向慈善事业并建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他参与了对中国地震的应急反应,还建立了规划以帮助青少年应对社会心理挑战并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李连杰在被任命为世卫组织亲善大使后说:“我要感谢世卫组织给予的这一巨大荣誉和机会。健康对于人类的幸福来说必不可少,我很高兴世卫组织相信我能承担这一重要责任。如果我们不把身体搞好,我们就会有许多事情不能做。这是我们的共同信念,我将尽全力向世界传播这一共同的信念。”

  二、背景资料

  - 紧急情况:对全球和当地的影响

  战争、热带风暴、地震、海啸、疾病暴发、饥荒、放射性事故和化学品泄漏,所有这些紧急情况都必定会给公众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卫生机构内的紧急情况,如火灾、断电或停水,会损坏建筑和设备,并影响到医护人员和患者。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造成医院瘫痪的原因包括因缺乏安全感和设备以及药品遭抢劫,工作人员不得不撤离。

  2008年,321起自然灾害夺走了235 816人的生命,这一死亡人数几乎是过去7年年均死亡总人数的四倍。这一数字的增加是两起事件所致。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统计,缅甸的纳吉斯热带风暴造成138 366人死亡或失踪,中国四川省西南部的大地震夺走了87 476条生命。亚洲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大陆,全世界与灾害有关的死亡人数最多的10个国家有9个为亚洲国家。据国际减灾战略统计,除了其它与天气有关的事件外,去年洪水依然是最频繁发生的灾害之一。全球各地发生的冲突也导致了巨大而深重的人类苦难,已使卫生保健服务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

  自然灾害也造成了毁灭性的经济损失。2008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估计为1810亿美元,是2000-2007年年均损失额810亿美元的两倍以上。四川地震的损害赔偿金估计为850亿美元,美国的艾克飓风造成的损失为300亿美元。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主任布里塞尼奥说,“2008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生命和经济损失大幅攀升。很遗憾,中国的那些建筑,尤其是学校和医院,如果当初具有更强的抗震结构,这些损失本可大大减少。在缅甸,如果在纳吉斯热带风暴来临之前已经实施有效的早期预警系统,并做好了社区备灾工作,许多生命也是可以得到挽救的”。

  虽然遭受自然灾害的人口中只有11%的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但这部分人在全球因自然灾害死亡的人数中所占比例高达53%以上。灾害影响方面的差异表明,减少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类死亡人数还大有潜力——造成这些悲剧的关键因素是人类不作为。

  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有许多事件,比如车辆事故和火灾,尽管规模不大,但就人类痛苦而言,可造成甚至更大的损失。每年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20万人死亡,平均一天死亡3200多人,每年还造成2000-5000万人受伤或致残。至少90%的道路和火灾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仅火灾一项每年就造成30万人死亡。

  传染病疫情可引发紧急情况,造成广泛的死亡和痛苦。在2008年5月31日之前的12个月内,世卫组织确认全世界75个国家中发生了162起传染病疫情。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发生在非洲。这些传染病包括霍乱、其它的腹泻病、麻疹、出血热和其它严重的新发疾病。

  “通常认为,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混乱时期内疾病暴发的风险极高,这种担心很可能源自人们对死尸与流行病之间联系的意识。不过,灾后疾病暴发的风险因素主要是与人口流离失所相关联(通常与冲突联系在一起)”。甚至已知疾病的几例个案都有可能引起人们的猜测,认为公众正面临重大的健康风险,它可能导致严重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后果。

  在冲突环境下,特别是在难民和国内流离失所者当中,传染病是导致儿童死亡和患病的主要原因。

  - 紧急情况如何对卫生机构和医疗服务构成威胁

  除了对人的影响之外,紧急情况也会对医院、诊所和其它卫生机构构成巨大威胁。在最需要卫生机构发挥作用之时,结构和基础结构性破坏就可能具有毁灭性的影响。卫生工作者因医院坍塌而丧生。当医院被毁坏或只能部分运作时,其他人员伤亡数字还会继续攀升。当灾难来临时,援救的重点应当是卫生机构,如果这些卫生机构被破坏或者陷入瘫痪状态,病人和受伤者则无处寻求帮助。

  2003年在阿尔及利亚发生的地震中,受影响地区有50%的卫生机构因遭到破坏而无法运转。2005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地震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有49%的卫生机构被完全摧毁,无论是设备先进的大医院,还是农村地区的诊所和大小药房,均受到严重破坏。2004年12月在印度洋发生的海啸影响到了为数百万人提供卫生服务的国家和地方卫生系统。在印度尼西亚北部亚齐省,61%的卫生机构遭到破坏。

  尽管国际法有明文规定,但在冲突中卫生机构依然会成为攻击的目标或为军事行动所利用。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索马里、中非共和国和加沙地带,卫生机构亦在炮火攻击之列。

  紧急情况也会局限于卫生机构基础结构内,譬如,火灾、停电或断水。卫生机构内或附近发生化学和放射性紧急情况,也会致使中断提供治疗。此外,紧急情况还威胁到卫生工作者——医生、护士、救护车司机以及努力挽救他人生命的其他工作人员。当一所医院倒塌或一枚炮弹炸毁了病房或者救护车时,卫生工作者因此而丧生或受伤。当医护人员失去行为能力,不能履行其职责时,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受到阻碍。

  即使在疾病暴发和疾病流行期间卫生机构本身并未受到影响,但其所提供的服务和安全治疗也会有所影响。服务需求加大,卫生人力减少,可能会搅乱通讯、供应和运输,由此对卫生保健产生影响。这就影响到治疗的连续性,包括对艾滋病毒和结核病这类慢性病的治疗。

  如果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并未奏效,卫生保健设施就可能起到“扩大”疾病暴发范围的作用,导致在其他患者或卫生保健工作者中出现此种病例,从而进一步降低提供服务的能力。

  灾害造成的停电可对水处理和供应厂产生影响,从而加大水源性疾病风险,并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包括疫苗冷链的维持。2003年在纽约发生大面积停电后,腹泻疾病便接踵而至。

  - 为什么要维持卫生机构的安全性?

  加强卫生机构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是一项共同的责任

  医院不单是指医院建筑。医院是社区中至关重要的核心资产,时常成为生命开始和终止的地方。由于医院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我们就有责任共同确保医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稳固。我们必须加强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1. 拯救生命,保护健康

  医院因一天24小时在使用而无法轻易进行疏散。医院必须保持工作状态,才可使其患者——特别是新生儿和重症监护的患者——获得生存的机会。如果医院和其它卫生机构的工作受到干扰,或者医院建筑遭到破坏,则急救和常规卫生保健工作都会中断,也可能同时停止,使病人和受伤者无法获得所需要的救治。

  卫生“系统”依靠各种公营、私人和非政府设施来为人们提供综合性服务。在紧急情况下,这种依赖性甚至更加突出。医院、初级卫生保健中心、实验室、药房和血库以及其它非卫生部门,包括能源、道路和运输及警察协力合作,确保卫生服务的连续性。

  卫生机构是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寻求救助的避风港。有关各方,尤其是冲突中的战斗人员,必须将医院及其医护人员视为中立方,不得施加任何形式的暴力。令人可悲的是,国际人道主义法在这方面的有关规定时常得不到遵守。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卫生机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

  为受伤者(比如,手术和输血)和病重者(传染病暴发时)提供紧急救治。

  收集和分析有关病症和死亡人数的数据,以便查明和防止潜在的传染病暴发。

  在紧急情况发生之前和之后提供长期的卫生保健。人们需要获得长期护理和医疗、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损伤康复、慢性病管理以及紧急情况过后长期的心理支持。

  提供免疫接种服务,防止麻疹等导致更多儿童不必要的死亡的传染病暴发。

  提供其它重要服务,包括实验室、血库、救护车、康复设施、老年人护理设施和药房。

  2. 保护投资

  费用最高昂的卫生机构是那些无法运转的机构。对任何国家而言,医院和卫生机构都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如果遭到破坏或毁损,则会造成重大的经济负担。在一些国家,高达80%的卫生预算用于医院和其它卫生机构。重新修建一所遭到破坏的医院,其费用几乎是机构初始成本的一倍。

  3. 维护社会稳定

  如果卫生和急救服务在紧急情况下没有发挥作用,公众情绪就可能产生波动,并引起政治上的不和之声。反之,有效的紧急应对和正常的卫生服务可以增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医院因其具有中立性、公正性和保护社区的社会资本和健康资本的能力,使之在冲突期间成为公众的避风港。

  在政治层面上,灾害也具有重要意义,对灾害的处理妥当与否,势必影响公众信任度。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发生卡特里娜飓风时,因普遍认为紧急应对措施不力,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在该国一所被水淹没、遭到破坏并被废弃的医院中发现了44具尸体。至少有140名医院和养老院的老年患者在飓风到来后死亡。

  另一方面,2007年在秘鲁政府对地震工作给予有效管理之后,公众对加西亚总统的支持率大大提高。秘鲁政府表示,地震一周后即考虑到医院需求。2008年中国领导人在四川省5.12大地震灾区指挥开展紧急应对工作,逐步赢得了公众的信任。

  - 你可做些什么?

  每人都可做点事

  我们所有人都可以为紧急情况下更好地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助一臂之力。不同部门(包括急救服务)之间建立起伙伴关系,对于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确保卫生机构受到重点关注至关重要。比如,引起关注的方式为保障饮用水供应,或者确保人们可获得医院以及其他卫生中心提供的服务。

  许多人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一些人在卫生机构提供志愿服务。专业性团体则鼓励人们进行创新和设计,使卫生机构在紧急情况下更加安全、更加正常地运转。

  但是,能做的事还有很多。如果我们要避免由于医院在遇有紧急情况时运转失灵所带来的不必要死亡和痛苦,就需要紧急行动起来。要加强医院抵御紧急情况的能力,可从以下开始做起。

  政府应当 

  • 出于健康、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考虑,对加强卫生机构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和正常运转的必要性加以支持。
  • 将“安全医院”规划和降低健康风险纳入到减少灾害风险的国家平台之内。
  • 制定多部门国家规划和政策,加强卫生机构抵御紧急情况的能力。一些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安全医院”规划,这对卫生机构的保护以及提供最需要的卫生服务迈出了重要一步。
  • 对“安全医院”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并做出报告,确保取得成功。
  • 仅对那些可确保场所、设计、建设、保健提供和应急准备具有安全性的卫生机构项目进行投资。
  • 将卫生机构的安全性和应急准备内容纳入到卫生机构的许可和认证程序之内。
  • 起草、通过并实施对医院带来保护的立法——包括专门针对医院的建筑规范。
  • 对现有的卫生机构进行安全评估,为改造最关键并且最为脆弱的机构设定时间表。
  • 支持采取各项措施,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卫生工作者的安全与稳定。
  • 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并吸取经验教训。

         财政机构和捐款方应当 

  • 将安全和应急准备措施纳入到所有的卫生建设项目计划和建议之内,包括危险和脆弱性评估及改造项目的安全评估。
  • 与政府合作,对土地使用进行筹划并实施建筑规范。
  • 在加强卫生机构抵御紧急情况的能力方面,围绕经济学评估进行调查和研究。
  • 将卫生机构安全和应急准备纳入到灾害和卫生发展投资组合计划之内。

         大学、学校和专业团体应当

  • 开发模块或教程,将卫生机构的安全性和应急准备问题加入到大学和专业课程中。
  • 针对卫生机构的安全性问题,鼓励开展创新性、符合成本效益的节能设计。
  • 鼓励采取综合性方式,处理紧急和外科治疗培训基本模块问题,这些模块涉及为各级卫生保健提供者提供教学和培训课程。
  • 研究和评估各类灾害对卫生设施带来的影响,以改善在紧急情况下的运行状况和员工常规工作。

         卫生机构和卫生工作者应当  

  • 查问所在卫生机构的安全性。
  • 制定一份卫生机构的紧急状况风险管理规划。
  • 促进紧急情况下卫生工作者的安全和稳定,这涉及个人、机构和国家层面。实施价格低廉的解决方案,对传染性病例进行分离并且防止卫生保健机构内的疾病传播。
  • 寻找培训和锻炼机会,提高技能并更新知识。
  • 制定卫生机构的应急计划并将其纳入到卫生及社区紧急预案之内。
  • 测试国家、本地和卫生机构的应急计划并进行更新。
  • 使卫生工作者(行政人员、护士、医生、职工协会等)的所有部门参与到筹划阶段的工作。
  • 让各方了解相关计划并对计划进行定期更新。

        国际和区域性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应当 

  • 确定本机构或非政府组织与紧急情况下的卫生机构问题有关的专业优势,并且分享所拥有的知识和技术专长,使卫生机构在遇有紧急情况时即安全又能正常运转。
  • 以现有的机构间机制和战略性伙伴关系为基础,加强卫生机构的应急准备工作。
  • 认可媒体在提高公众对应急准备重要性认识方面的关键作用。对需求、差距和最佳实践作出的报道,能够引发公众兴趣并且在更高层面上引起对各种措施的讨论并加以执行,以促进卫生机构的安全性。

        - 加强医院抵御灾害能力的全球努力

      为确保卫生机构能够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并且提高对紧急情况下卫生机构所发挥重要作用的认识,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减少灾害风险,确保医院安全”是2008-2009年世界减灾运动的主题,其侧重点是自然灾害,以及防止对医院可能造成的损害。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参与了这一运动。世卫组织区域办事处和国家办事处发挥了推动作用,这不仅体现在协助分享卫生机构应急准备方面的最佳做法,而且还体现在实施这些指导性活动,使医院和诊所更加稳固、更能正常运转。

      虽然做了大量工作,提出卫生机构应急准备这一问题,并建立一个致力于该项事业的人民及各方“团体”,但所作的努力仍旧零七八碎,既没有充分纳入到政府的发展和应急计划,也没有与其他部门适当保持统一。

      包括世卫组织的区域和国家办事处和卫生部在内的世卫组织合作伙伴,还在带头倡导如何最好地保护卫生机构及其卫生人员和病人。国际红十字委员会主张在冲突环境中对医务人员和各项服务进行保护,其姐妹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与社区合作,在社区一级开展自然灾害的应急准备工作,这两个组织对于保证灾后的医院安全发挥了关键作用。捐助者和金融机构——包括世界银行、美国国际开发署和欧盟委员会灾害预案人道主义援助办公室(DIPECHO)——已对这项呼吁做出了回应,为卫生机构的安全提供了资助。

      世卫组织将2009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在紧急情况下的卫生机构——“拯救生命,加强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了这样的必要性,也就是卫生机构必须作出准备,承受得住紧急情况带来的冲击,使他们能够在危机期间和危机之后都能对病人提供治疗。世界卫生日的活动是以“减少灾害风险,确保医院安全”运动为基础的,要求医院保证在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包括自然灾害、冲突和传染病疫情。

      世界卫生日不仅仅是一个为期一天的活动。世卫组织总部、区域和国家办事处继续与国际和国家合作伙伴合作,协助国家的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做出准备,应对紧急情况。2009年4月7日要表明的是推出这一运动的下一步骤,加强卫生系统的抗灾能力,这样无论下一次发生何种危机,医院、诊所和工作人员都可以承受得住,并且能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向社区提供所需的卫生保健服务。

      - 加强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国家样本

      2009年世界卫生日着重于卫生设施的安全性,以及为受紧急情况影响者进行治疗的卫生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在发生灾害时,卫生中心及其人员是脆弱人群的关键生命线,他们治疗伤者,预防疾病,并关心人们的卫生需求。

      他们是社区初级卫生保健的基石,可满足日常需求,例如在紧急情况中必须持续提供的安全产科服务、免疫接种和慢性病护理。已很脆弱的卫生系统在灾难期间常常不能持续运转,从而对公众当前和今后的健康造成后果。

      今年,世卫组织及国际伙伴将强调,投资于能够承受灾害并为有急迫需求的人提供服务的卫生基础设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们还将敦促卫生设施采用应对火灾等内部紧急情况的系统,并确保持续提供医疗服务。

      

     

  • 相关文档:

    文件附件: